第21部分 (第1/4页)
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这些,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热情的维吾尔待客礼
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热情而又好客的民族,每当客人来他们家里作客时,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
客人来到后,主人在门口热情迎接,热情让座和互相问候。款待客人的第一个程序是请客人喝茶。在喝茶时,要端出馕、方块糖、冰糖、葡萄干、杏干、瓜果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心和饼干。
待客的茶是新烧的,有条件的还用大碗奶茶招待,他们还喜欢把馕掰碎放在碗里,让客人吃好喝好。
喝过茶后,还要做饭招待。用什么样的饭来招待客人,是根据不同的客人来定。如果远道而来的客人,常做“玉古勒”(银丝擀面)来招待,这饭有面有汤,吃了利于解除疲劳;如果是自己的朋友来做客,常常根据朋友们的口味来做各种饭食招待。除此之外,常作包子抓饭、油炸包子、拉条子或炒菜来招待。一般招待客人很少用一种饭菜,而是三四种以上,让客人既吃到干的,也能吃得稀的,品尝到各种风味,让客人满意。
吃过饭后,进行最后一道程序,那就是用烧茶或用水果。真是服务周到,显示出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塔塔尔族先“嫁”后“娶”的婚俗
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
婚姻过程是,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即算订婚。
按塔塔尔人的传统习惯,婚礼在新娘家举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装、炊具、陈设和婚礼时食用的物品及自己的“嫁妆”送到女方家,其中包括给新娘父母的礼物(称“克以特”)。等到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过去了。
“出嫁”的仪式也颇为有趣。这天,新郎在伴郎及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马车,青年人拉手风琴,兴致**地唱起塔塔尔流行歌曲“几尔”,一路上歌声、琴声、口哨声、呐喊、助兴声连天,浩浩荡荡地前往女家成亲。当夕阳西下,新郎和伴郎们一行人等来到新娘家。这时先要绕着院落转一圈,然后才到门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