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5页)

们的工作日志证明着我们充实的一天又一天。我和沫沫很快就融入各自的项目里,单调乏味的忙碌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其他。

大队培训同学的群发邮件联系也渐渐少了起来。也许各自都已经习惯了新的环境,忙着投入到各自崭新的生活里。小文所在的产品线不在公司总部,和我们隔着一个半小时的公车路程,半小时的公司班车时间。因为距离,再加上工作性质的不同,我和沫沫与小文的联系也日渐少了起来。这样的情况下,我和沫沫日渐密切,和最初认识的其他人却慢慢疏远。

他在MKT体系,高端专家。无论是他的工作内容,还是接触的各种人群,于我们这些基层的小兵来说,好似镜中水月,可望而不可及。但他还是很有礼貌的和我保持着邮件的往来。此时,我也知道,他早已与最初聚会的同学没了联系。

沫沫知道我在大队培训直至现在唯一保持联系的就是他。她也非常清楚我仅仅只是把他当做长辈+专家来尊重着。

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么维系着君子之交的友谊。

(2)

彼时,在部门里我并不是很顺心。

虽然我已经正式回归原来部门,可是我的座位仍然和部门同事隔着千山万水,这让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失落。我的座位一直跟随着导师座位的变换而变换。导师的意思。导师是大部门的领导,因此我这样的变换,谁也没什么异议。虽然很遗憾,但是我也没什么异议。除非迫不得已,我从来不会主动提什么意见,一切服从安排。我不喜欢麻烦。

我的座位在角落里。算是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多少给了我些许的安全感。周围除了秘书MM,就是P**经理。从理论上说,我这样的座位,算是比较好的“VIP座”。再远一点点,是测试部门的同事们。

虽然在这个部落里我算是一个另类,自我感觉很凄凉,但好在周围的同事都好相处,人也友善,很快就混熟了,一扫我刚搬到这儿时的阴霾。

这样平淡如水的日子过去了近半年,我由最初进入公司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轻车熟路,逐渐恢复了从前的活泼开朗,和周围的同事打成一遍。每天除了工作外,还会很开心的和周边的秘书MM嬉笑打闹着。我成了周围一片的开心果。

给他的邮件里,语气也日益欢快。他说,恭喜我度过了磨合的阵痛期。我们在这样的互通邮件里,心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近。

回想起来,这么近半年的时光,除了大队培训,我们竟然没有见过面,只是通过邮件礼貌的互通有无。

(3)

5月,深圳的天空特别蓝,云朵特别白,街道两旁的绿化翠绿得逼人。一切的一切,显得生机盎然。这样的日子,没有理由不开心。

可是,我所参与的项目这时候却遇见了瓶颈。办公室的上空,始终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雾气。大家心知肚明,但没人说破,每个人都在尽力而为。谁都知道,项目的最终进展关乎着我们这群人的前景。但是决策权不在我们这里。作为一个尝试性的新业务,极有可能,我们就成了先烈。

我自然会告诉他我们目前的尴尬处境。不是为了获取他的安慰或者指点,也不是无病呻吟,仅仅只是让他了解我们的现状,也算是我们产品线的冰山一角吧。由于他从前的职业关系,虽然现在的工作和我们基本不搭架,但是始终关注着我们产品线的动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才敢于给他邮件。

这样来往了几封邮件后,有天他在邮件忽然对我说:“在邮件里说不清楚的,这样吧!有空我们一个吃个饭?详细聊聊?”

我一愣。不仅因为我认为我所说的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也因为我潜意识里认为,我们的关系还没熟络到一起吃饭的地步。多年来所受的教育让我习惯性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