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2/4页)

杭州真真正正成了一座漂泊在红色汪洋中的孤岛。

此时的东征军已经是整编为三个军,十个独立师的庞大队伍。红一军实现了全部换装,而新编制的红二、红三两军也各有了一个装备新式武器的团队。封锁、整军,这就是林海丰下给杭州周围和驻守在宁波等地的野战军主力的首要任务。

东征军政治部发布了一项项的整军条文,在全军开展“忆苦”运动,只有知道了过去的苦的根源,才能珍惜今日的甜,才会知道为什么去打仗。伴随这的就是军事训练,重点是新式军队的几大战术。从前在教导旅反复强调的类似“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组一队”等战术手段,开始在全军推广。各部还以所在地为假想目标,练习攻城、巷战。

在军官轮训班上,针对自身的优势,林海丰还重点对各级指挥官强调,要集中兵力、火器于一点,要敢于在运动中实行大胆的两翼包抄、穿插、分割敌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方针。

当然,在这中间,他还忘不了一件事儿,那就是鼓励各部以团为建制,组织起了各自的“军官俱乐部”,要求军官们每周必须定期组织起来,并邀请各连队“士兵委员会”的骨干力量,在研究检讨军事战术的同时,要认真研讨他所编发的“洪天王的共产主义”小册子,还要经常地去士兵的中间广为宣传。

国家、民族的新生和强盛,教育是根本。

布尔布隆回到上海,尽管也曾对天朝政府罚没本国侨民的财产有些难以接受,但是,毕竟爱棠没有听从他的忠告在先。难受之后,他又开始欣喜。上海政府对大批基础工业设备的需求,给帝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繁荣,自打有了上海这个桥头堡之后,累计的总和也赶不上现在。这可真是应了那位安王的话了,桥头堡不如窗口好。

按照政府的意思,布尔布隆本来是接着要和天朝政府商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政治上确认太平天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的事情。可他没有想到的是,林海丰却没有这个意思。理由很简单,英法两国正在联合对沙俄作战,他不想因为这个影响到英法两国间的关系,那样也许会直接牵扯到克里米亚战争的进程。他提出两国先建立正式的贸易伙伴关系,两国先互派商务代办,至于正式的公使级关系,不妨先缓上一段时间再说。

布尔布隆真正体会到了这个古老而文明的东方巨龙的博大胸怀,他深深地为林海丰而折服了。法兰西驻上海商务代办处取代了早已不存在的领事馆,布尔布隆宁愿做了第一任的商务代办。

按照《林海丰与布尔布隆有关两国平等互利条约》的内容,法国政府除同天朝政府进行所需各种基础设备贸易的同时,法国政府接纳安排两千名天朝政府派出的留学生,并协助建立上海东方大学,筹划中的上海东方大学将包括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和外语学院,当然,还有要建立的上海军事指挥学院。另外,上海方面要输出两万的轻壮劳力到法国工作两年,条件不高,只要安排好在工厂里做工,管吃管住,不受虐待即可。作为回报,天朝方面,天朝政府将把最先进的转炉炼钢技术提供给法方,还将和法方一起,在上海建立一个合资经营的通讯设备制造公司。

布尔布隆这个时候终于相信了去年林海丰曾经给他算过的命。不过,他还是有些遗憾,遗憾的是那位安王一直回避军事武器方面的合作。尤其当他被那位安王带着,亲眼看到秘密武器试射的场景时,他几乎要疯掉了。

一挺“庞大”的重机枪,在连续不听的哒哒声过后,一抱粗的大树被拦腰截断。他晕了,他太想要这个了,如果有了它,帝国就可以雄霸欧洲,不再畏惧任何人。

“我们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