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 (第3/4页)
便给顾雍一个台阶,张口说道:“元叹先生请回去答复吴主,便说我们会尽快将此事上报平西王。吾若估计无误,不久之后华神医将会乘船南下,此事既然需要对外保密,还请东吴方面做好安排,便让孙州牧暗中前往海中晋国大船之上接受神医救治,如此一来,则可不露破绽。”
顾雍听了庞统的话,心里赞叹不已。他觉得庞统到底是赵兴所看重的一流谋士,三言两语之间便为东吴找好了台阶,还点出了秘密可行的方法,果然是周公瑾、鲁子敬一般的能人。
顾雍能这么想,却是自谦了。实际上他也是睿智之人,不过更适合做一名勤勉忠恕的内政官员,却不擅长跟人尔虞我诈罢了。
史载:顾雍在吴为相19年,以德辅政,多进良言,使东吴邦内清肃,国富兵强。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公孙渊背魏臣吴时,顾雍同张昭一样竭力谏阻孙权遣使封赏公孙渊,孙权不听,他追至宫中伏地叩首不起,继续进谏,“以死争之”。孙权令左右扶他出宫,他陈说不止。他以国事为重,忠心辅政,深得孙权及朝臣的信任和敬重。
第八八一章徐吴联手演出戏
正如庞统所分析的那样,孙坚“诈死”的情报传回卧虎城之后,赵兴并没有显得多么震怒,而是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孙坚暗中的请求,由他亲自出面前去请华神医出山,为救治孙坚南渡吴州一趟。
不过赵兴的好脾气也仅限于此,他可不是任谁都能够忽悠和怀疑的,莫说这种事情没有再三再四,就算孙坚眼看跟他要结成儿女亲家,那也仅此一次,绝对是下不为例。
要是谁都觉得平西王可以忽悠,大家都跟着有样学样,赵兴的威信和颜面还要不要了?这次也就是因为孙坚确实被人刺成了重伤,而且还让外人容易往晋国和赵兴头上去联想,否则平西王才懒得理这档子破事,更不会轻易出面请华佗出境为人施救。
说白了,赵兴之所以没有给江东甩脸子,一是为了自己的清誉着想,二是徐州军团和江东没有正面发生战争。但就算如此,赵兴还是透过徐州方面给孙坚提了一个小要求,那就是管好他家那个小儿子,别再到处惹事生非,否则万一孙权惹出来天大的祸事之后,只怕孙坚也没能力罩着。
赵兴的态度很重要,尤其对如今的东吴而言。孙坚收到来自徐州的准确消息之后,心头大定,于是全力开始布置针对其他势力的一些措施。
东吴方面不缺能人和谋士,一开始因为孙坚的昏迷不醒确实有些乱了方寸,但自从孙坚被徐州来的郎中救醒之后,大家便开始积极地出谋划策,协力应对针对东吴明着暗中的威胁。这也是孙坚这些年在吴州经营有方形成的威信,只要他本人还在,虽然大家平日里分成几个小派系,但在面对有可能威胁江东存亡的大事上面,还是能够做到齐心协力,共赴时艰。
第272卷 第2175节:且看谁来献殷勤(4)
孙坚就好比是江东的精神支柱,只要他不倒,则大家都会依附在他身边;而一旦孙坚不在的时候,江东便会陷入到混乱和分裂之中。
老臣张昭献策,江东既不向外散布吴主“遇刺身亡”的假消息,亦不证实孙坚已经苏醒过来的真消息,就这么“好死不死”地拖下去,自然有那好事之人前来打听,更有那心怀不轨的人前来大献殷勤。
鲁肃也同意张昭的这一策略,而且更加大胆。他建议孙坚与徐州方面达成一个共识,不妨派出数万人马渡过长江,侵入徐州广陵郡境内,摆出一副准备跟晋国拼命的架势,同时明面上继续让二公子在无线把持大局,并且造成江东实际上已经陷入混乱的假象,到时候看看都有哪些势力会趁火打劫。
孙坚也是个干大事的主,本人不乏谋略和决断,他听从了张昭、鲁肃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