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5页)
是个聪明人;别看他昨天还跟肖博嘻嘻哈哈;今天;一本正经;上了台面;就像换了一幅面具;摇身一变,人模狗样的坐在副总的位置上。
其实他也算是中国人,去了南洋,把祖宗也丢到海里了,混了个国籍回来,改头换面、改名换姓,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自立门户:海龟派。
他脱掉披着的为他量身定做的人皮换上外皮……不管合不合身,就像脱件衣服那么容易。穿上新买的名牌昂贵西装,上了一个层次、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有可以骄傲炫耀的资本。
回国出关时,是按照张外国人报的关,没有给他祖宗报关。
如果他祖宗有灵,听说了这事,一定会暴跳如雷,找这个不肖子孙算账。因为他把祖宗像货物一样卸载在异国他乡的岸边;或垃圾果皮随地丢弃,使之不得安生。
他有些不愿看到眼前这个人,他感到了他的威胁,他的存在,对他是个障碍。
他知道这种神话,最终会被戳穿;反正是越长越好。。“我得不露声色设计个陷井,让他跳进去,但还不能让他知道是我设的,还得让他感激我。
所以,老奸巨猾的他很愿意跟肖博谈天说地,就是想了解他的兴趣,为人、处事的方法。和他交朋友,麻痹他,这一点他知道该怎么做。
他常告诉肖博在外国公司做事,每个人都另起一个外国名字,像布朗、斯密斯什么的。这个谁都知道,与狗在一起,狗也给起个名。但肖博他们也没经过场面,记不住这鸟名字,依旧叫他的国名,起初他不习惯,后来就随意了。
肖博有些不服气地,看着杜副总摆弄着桌子上的保鲜膜,据他说包上这膜的食品,可保鲜一个月,那一定是臭豆腐。开发新产品,说白了,在肖博眼里,让杜副总演绎成了,就是开始发现新上市的产品。
“这得花多少钱?”
“钱不用你考虑,老板已经批了。现在不是没钱花,而是怕钱花不出去。我们正在积极上项目、投资。市内的厂房动迁了,一次性给了两千万。”他把桌上的报告,扬了扬。
“这些机床使用了八、九年,精度已经不行了,电路板也老化了,我准备买一台激光校正仪测精度,进行丝杠补偿。给你三天时间,你去看看,那些备件需要更换,打份清单给我。”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到我头上了,这么多机床进行大修,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算了!别惹他不高兴了,他们爱玩,我陪着玩就是了。厂房动迁,是不是职工也有份儿,怎么都叫他们贪下来了。肖博决定不再说话,就点了点头。
“好了,我交代清楚了吧!赶紧下去准备吧!我一会还得开会,讨论汽车定向仪的开发。记住把可预见的、不可预见的预测一下。要写清机床现状,别交上去了,再提买这个、那个,可就不好了。”
杜副总的用人原则,肖博他是清楚的,做事不必事必躬亲,用人不疑,给下属一点主动,事不必管得太细,否则领导越来越忙,属下越来越闲,越来越没事做,不知干什么好。
他常说,领导要有管理艺术,分清责任。讲究效率,关键在于度。下属犯了错,是当众批评、立威;还是私下批评、惩罚,让人下不来台;或还是安慰,让他自己去琢磨,这都是需要琢磨的,不能张口就来。
长期实践证明,当底层人员积极性调动起来后,高层领导即使想不到或考虑不周全的问题,下面人员能替你想到;上面领导认为困难大、难办成的事,下面人员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办成,并解决的比领导想象更好。任何一个高层领导要想在战略、战术、技术管理上样样精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上、下之间配合、协调。一个领导者不踏踏实实地解决好底层人员利益,总想摆弄一些个人技巧证明自己比别人能干、聪明,最终一事无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