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 (第3/4页)
亲而留下的后路。其实你们都错了,我太史慈并非是眼中只有自己的小人,而是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和刘和公子结盟罢了。”太史慈看了一眼众人,沉声道:“公孙瓒是我太史慈地仇敌不假,但是有一件事却令我太史慈由衷的佩服,那就是他对草原民族嫉恶如仇的态度,实在是我华夏子民效仿的楷模。”
三人有点明白太史慈是什么意思了。太史慈冷然道:“刘虞大人身死,我也很心痛,我地母亲被抓,我地心中更是心急如焚,可是我却没有忘记,这是我的家事,自己的家事自己解决,充其量去找自己的交朋友帮忙,可是我绝对不会去找外人来帮忙。”太史慈看见刘和,沉声说:“刘和公子,你报仇当然没有错误,如果当初你来找我太史慈,我也一定会倾尽全力,可是可惜得很,刘和公子你找的是外族人,要是换了我,我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公孙瓒再罪恶滔天,那些是我华夏的子民,华夏的事情自己解决,用不着别人来多嘴多舌,幽州在刘虞大人的苦心经营下已经变成了我大汉最富裕和稳定的几个州之一,虽然我不大赞同他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但是当时正好赶上张举反叛,在我看来,刘虞大人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这种政策使得我幽州边境安稳了。”顿了一顿,太史慈又道:“可是现在看看公子行为呢?实在是让我太史慈大失所望,为了讨伐公孙瓒,为了自己地家仇,公子和公子的手下居然向草原民族借兵!难道公子不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吗?哼!吃人家地嘴短,拿人家的手的手短,现在幽州草原民族倒是烧杀劫掠,和公子的纵容有着绝对的关系!不要忘记,因为有公孙瓒,在公子借兵报仇之前,草原民族哪里有这种胆量?”
太史慈的一番话说的三人连连色变,尤其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这句连听都未听过的话简直就是正中他们地心脏。阎柔前一段时间也正在为这件事情而感到懊恼;此时听太史慈这么一说;不由得有点恼羞成怒;闷哼一声。对太史慈道:按照太史将军这么说。我们不是为刘虞大人报仇的英雄;倒是引外族得大汉叛逆了?是不是我们应该放弃报仇呢?
直视太史慈;又道:太史将军说得真是好笑;现在这种情况又怎么能完全怪在刘和公子身上?即便是我们不借兵;我们有自己的军队。只要我们和公孙瓒一开战;那些草原民族一样会趁势而起的。太史将军刚才说的话实在是太过分了。简直令人心冷。太史慈从容一笑道:阎柔先生误会了;我只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正如先生所说;草原民族劫掠成性;现在幽洲草原民族霍乱边关;当然不能完全怪罪在刘和公子地身上。可是刘和公子至少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听说阎柔先生少时在那些草原民族的部落中出没。一向对他们知之甚深。既然明知道他们是这种人;居然还去向草原民族借兵;这实在让人不能接受;虎蔸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欤?
阎柔闻言为之语塞。太史慈不再看他,转头看向刘和,沉声道:“公子要和我太史慈合作,并非不可能,但首先请公子遣散那些草原民族的士兵,如此,公子向我太史慈要粮给粮,要人给人,绝不含糊,若违此言,不得好死。刘和公子,你看如何?”
刘和三人面面相觑,没有想到太史慈不和自己合作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自己地军队是少数民族的军队。太史慈看向三人,沉声道:“所以说,我太史慈不与刘和公子合作并非是什么为了营救自己的暮气儿留下的什么后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人生苦短,能够陪伴自己母亲的岁月并不多,只要再能够尽孝的日子里全心付出,那就无怨无悔了,若是因为救母亲而作出违反道义的事情,那才是愧对父亲对自己地教诲呢!”三人被太史慈说的默默无语,他们已经明白了太史慈的意思,那即是说太史慈不会帮公孙瓒来打己方,因为那是对刘虞这个故去的朋友不义,毕竟刘和是刘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