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4/4页)
,此事关系到漕行的账本、文书,若是我们一家动手,恐怕会被同僚以为做了手脚,不如和盐铁部一起行事,也好不出纰漏。”
“最好再跟警政支局打声招呼。”正八品的主簿补充了一句。“刚刚那个贺大人看起来不是好路数,未必会交办下去,何况他拍拍屁股走了,咱们又挪不了窝,总要借重地方的。”
在郑克臧的规划里,部院衙门都在各省设有分署、分院、分局,在府和直隶州一级则设有支署、支院、支局,至于散州和县一级那就统一成了各房,因此主簿口中的警政支局其实就是警政衙门的镇江分支机构,不过主官当然不称为支局局长,而是都巡检。
“还是你们想的周到,那就这么着吧”
349。格致院
经四朝立三帝的郑克臧逐渐加快了自己开国的脚步,保康元年二月十七日,郑克臧正式从南直隶中分割出江(北)淮(南)省,省会在新昌府,并以原大都督府警察经历司司官、招讨大将军幕府警政衙门会办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闫刚为第一任江淮总督。同时鉴于皖中和苏北间湖泊、运河分割的地形,继续保持两总兵的格局。
二月二十日,郑克臧又以厘定政务为名撤消了各省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使得三司的职务与中央部院一样成为了加衔、虚衔。随后,郑克臧宣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四个远离战区的身份设立从二品都督,总地方军政。但事实上,都督即不掌握监察权、审判权,其名义中的军权也通过水陆军分署和各省总兵来施行。
设立都督之后,各省的政体随即按照幕府体制进行改制,改制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原本撤除的屯田司被恢复且并入水利部、户政归口于警政衙门管辖等等。并由此形成了从三品转运使(盐铁部)、兵马使(陆军部)、水军兵马使(水军部)、提学使(学部)、督造使(邮传部)、都水使(水利部)、支度使(度支部)和监察御史、大审院分院使、礼仪院分院知院事及按察使、提狱使、鸿胪使(总督蕃洋列国事务衙门)、市舶使(海关衙门)等一系列新旧官衔组成的微缩中央机构的新的省级政府以及等而下之的府县政府
不过,组织架构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府、直隶州、散州、县和在设置流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厅的区划制度却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只是各级官府的主官、佐官的品阶有了变动,其中府尹为从四品、直隶州州尹为正五品、散州州尹为从五品、县令升格为了正六品。
府尹之下设正五品通判一员,通判既是府尹的副手,同时具备制约府尹的权力,若是通判不在府尹下达的命令上副署,就一如在诏书尚没有总理大臣和分管内阁大臣的印玺一样是无效的。此外,府的区域内若是有散厅………散厅是用来管理面积较大的县的部分地区或几个县相邻地区的一种行政区划………则设分管从六品同知一员或若干员。
同知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并不在府城办公。而在府衙内设立管理府堂的正七品主簿一员,其下有掌管府衙出纳文移诸事的经历司、掌勘磨卷宗等事的照磨所,更有正八品的经历、照磨以及等而下之的书记、典吏等。
府衙之外则是各部院衙门的支署、支院、支局,其各按体制各叙品阶,接受府衙和本部院衙门分署、分院、分局的双重领导。不过府、直隶州及以下散州、县、厅不设监察院支院,亦不设礼仪院支院和海关支局,沿边各府境内或有设立海关的,其管辖权也在省一级。
直隶州的设置跟府相近,因为直隶州的面积、人口普遍较府为少,因此直隶州设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