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2/4页)

板都不准下海,那么贵国生产出来的这么多生丝、丝绸、茶叶不通过我们贩卖,难道准备烂在国内吗?”

幕僚的脸上如猪肝一般,就听文礼士继续着:“贵国征服大员,动员的陆军,准备建立的海军,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想来赵总督也头疼吧,我不敢想象这个时候贵国会在这个时候再关上对外贸易的最后一道门。”

“蛮夷!竟敢臆断朝廷施政!”某举人咆哮一声,随即拂袖而去,骇得香山知县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只留下面面相觑的葡萄牙人。

“总督阁下,我对你不经过评议会就擅自决定拒绝跟清国人的合作表示抗议。”只剩下自己人,于是有人跳出来指责文礼士的作法了。“尽管你说得很有道理,但万一清国的鞑靼统治者真的不顾一切的关闭了贸易通道,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

“先生们,请不要激动好吗。”看着被鼓动起来的评议员们,文礼士解释道。“我并没有彻底拒绝清国方面的要求?不是吗,是愚蠢的清国使者自己没有听出来而已。中国有句话,叫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他们要我们出兵,自然要满足我们的要求才是,王国的海军及各位名下的武装商船绝不能无偿的使用”

“总督阁下这话有道理。”评议员的队伍出现了分裂,有人拥护道。“鞑靼人要我们提供战船就必须保证每年向我们提供足够的生丝、丝绸和茶叶,而且价格要压低一成,不,两成,否则,我拒绝提供我的船。”

“就是,出航一趟,不说将用去的炮弹火药,就是水手的薪水也不是小数目。”这么一说,斤斤计较的商人们开始计算自己可能的损失了。“而且能悄然无声的消灭玫瑰夫人号,显然大员的水师并非弱敌,万一出现了人员伤亡和船体损失,不行,清国必须答应补偿我们的损失,而且无论输赢都要给予合理的报酬。”

“不,你们这是短视,”也有人表示了自己的意见。“鞑靼人一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的,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提早下注的话,日后清国人收回澳门怎么办?给予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贸易特权怎么办?哦我的主,我已经可以想象日后的场景,这是末日,澳门的末日!”

“你过于危言耸听了,这只是清国地方官的一次私人试探,他并不代表鞑靼人皇帝的意思,如果轻易就答应了,日后鞑靼人动辄要求咱们提供船只怎么办?我是来东方赚钱的,并不是来为鞑靼人皇帝承当劳役的”

澳门的葡萄牙人为了是否协助清军攻打明郑的问题吵闹不休,而浙江的海贸商人此刻也急得要上吊。于是在浙江省正式执行封界令之前,数十条满载货品的商船一窝蜂的驶向那霸,还有几家海商甚至结队直驶长崎,希图在关门之前捞取上最后一票。

且不说驶向那霸的商船中有多少幸运儿在来回的旅程中都没有被淡水队拦截,就说驶入长崎的商船吧,刚刚入港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唐通事们的热烈欢迎。

正当这些已经忘了自己民族身份的唐通事们以为打破明郑商业垄断的机会已经来到了的时候,却失望的发现,原来这只是一次回光返照。

不甘心的唐通事们于是出谋划策着:“什么三省海禁,没有关系,我可以给您出个主意。”

杯觥交错中的唐通事们如此建议道:“不是江苏没有禁海吗?以后你们的船可以自太仓出港,这不就齐,您放心,只要您的船能到日本,我保证您一船能赚三船的钱回去”

浙江的商人到江苏的地盘上行事,这话也就唐通事们说说,听过的商人们大多无语,只有少部分跨省连市的官商、大豪商的脸上略有一些会意的神色。

然而,唐通事刚刚离去,田川次郎左卫门的帖子也送到了各家中国商人的手上:“台湾郑家请咱们去赴宴,这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

“郑家?那可是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