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2/4页)
军事手段和蒋介石对抗,甚至还当着阎锡山的面斥了贾景德一番。
贾景德支持阎锡山和蒋介石对抗,无非就是想要帮助阎锡山取代蒋介石。登上中国权利的最高峰,他好有更广阔的舞台施展他的报复。现在要想要贾景德投到他的手下是不可能的。可是中原大战后,由他宋哲武存在,阎锡山不可能有能力再给贾景德施展抱负的位置,而那时就是招纳贾景德的时机。
稍事休息后,阎锡山为表示亲热,又拉着宋哲武参观他的督军府,并且一路上极其热情地为宋哲武详细介绍解说。
阎锡山的督军府很有历史,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载,原为晋文公重耳惦。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改建为潘美的帅府衙门。辽为西京道衙门。金为河东、西京两路衙门。元为行中书省衙署。明洪武九年改为中书省衙署。明永乐十九年始至清一直为山西巡抚衙门。辛亥革命以后,成立了山西军政府,阎锡山为大都督。这里成为都督府。民国年改为督军府。督军府坐北朝南,占地广阔,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大门内,一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围廊,柱中设板门一列,柱头施三踩双昂斗。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周围廊,檐下四周施木雕斗、耍头、雀替等,梁枚上施清式彩画。单檐歇山式屋顶,黄绿琉璃瓦覆盖。大堂俏谊堂,石砌台基。主体建筑平面呈”四”字形。前设卷棚式抱厦三间。主体建筑外观为二层,内部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承重砖墙筑成的二层楼房,顶部为大木结构组合成的屋顶。
大堂正立面为石质,由半圆形壁柱、圆拱门构成。中门上方镌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石匾。门前辟面阔三间的卷棚歇山式抱厦,檐周设有龙形雕花,柱头为五踩斗,绿琉璃瓦饰。后檐中三间辟圆拱形门窗。石质门窗框。
在后面是自省堂,大门正中挂着傅山亲书“可以栖迟”木匾一块。自省堂建于民国7年,西式结构,中式装饰。建于石质基础上,面阔九间,进深八间,平面呈“工”字形布置。前后檐七间均上、下两层檐廊。侧面入口布置有西洋式绮门,尖拱窗。两山墙上、下设有对称的狭长的窗户。屋顶为传统的卷棚歇山式。四角各建一座单层四角攒尖式角楼,琉璃瓦顶。厅内部四周建有二层木构围廊,厅堂内具有宽阔的空间。
再后面是廊楼,位于大门内东西两侧,共4栋,时称布置,砖石拱券结构,均为二层。
位于督军府最北端的是进山楼钟衣,二国年石结构,慕座兰层,楼体五层,为欧训筑。它始建于一座人工堆成的山之上,这座小山称为梅山,相传在清代乾隆时期是堆放煤炭的地方。后来就沿用谐音称为梅山。是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时所建。时已初具规模。民国八年阎锡山在其原基础上再度从左、右、后三面积土叠石。扩大加高,建成东西有让脉的山景夙,这里是督军府甚至也是太原城最高处,站在上面如果没有遮挡,可以看到全城。
东花园位于督军府东侧。是民国五年阎锡山在督军府东侧一带修筑的军政要员住宅区。西偏院称中和斋,有卷棚顶。面阔7间的二座带廊院子。仿歇山式内北厅是阎锡山召开秘密会议的地方。北有口间厅堂,是阎锡山办公之地。里院为庭院建筑,有正房五间。为阎的食宿地。正南西北有厅堂七间,称南厅,是阎锡山眷属居住之所。
阎锡山亲热地拉着集哲武的手,除了住着内眷的南厅没有领宋哲武参观外。兴致极高地领着宋哲武在督军府里转了个遍。最后回到中和斋内北厅他的办公处,和宋哲武、贾景德、赵不廉四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让宋哲武讲给他听满洲里战事,对于反蒋这个正题则是一句不谈。
晚上的宴会十分隆重。就设在自省堂的大厅里。所有来到太原的反蒋市里的代表、晋佞系的文武大员悉数到场。就连太原的文人名士、名商巨贾也一并请到,宽阔的大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