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3/4页)
长于辩论,只要是他发言的场合,别人只能保持沉默,谁也说不过他,其舌超群无双;他喜欢练武,尤其擅长舞刀,在江湖上独孤求败。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人们喜欢以“三绝沈郎”称呼他。三绝沈郎早慧,10岁出头时就名动天下。孙权闻其大名,以隆重的礼节聘任他。他一报到,就谈论王霸之略,把孙权震住了。孙权乖乖地听他滔滔不绝地谈论天下大事,那崇拜的神情就像小学生听课一样。沈友陈述吞并荆州的计略,孙权听得心花怒放。
每个人都在展现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沈友有“三绝”,他表现最多的就是“舌之妙”,在各种层次的会议上出尽风头,话锋所至,逞口舌之快,激情攻击他人。那些被沈友的口舌之剑攻击的人,进行侧面反击,向孙权揭发说沈友要谋反,而恰好孙权有时也有被沈友伤害的感觉。沈友入戏太深,忽略了他的“三绝”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孙权的“一绝”——权之绝。
这一次,照例是群僚大会,沈友又一次慷慨评价孙权的是是非非,不留情面。孙权的脸上挂不住了,想反驳但是知道说不过沈友,就让武士把他架出去,先关起来再说。
给个理由啊,沈友责问孙权。孙权说,有人揭发你要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聪明的沈友知道孙权是要他死,就彻底撕下脸来喊:“主上在许都,你有无君之心,难道能说不是造反吗?”孙权无法反驳,沈友的口才的确了得,临死前扳回一分,捍卫了“三绝沈郎”的名声。死的时候,沈友才29岁,比孙权大不了几岁。权力,让孙权这个热血青年变成了冷血的动物。
“杀部属和子民,算什么英雄!有本事去杀黄祖啊!”有人总是对孙权不服,是因为黄祖还活着。孙权知道,杀父仇人黄祖一天不死,他在江东就一天也站不住脚。即使有人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废物!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连杀父仇人都杀不了,你还怎么有脸活在世上!”他也只能乖乖地听着。孙权要打天下,必须要杀黄祖。这不仅仅是报杀父之仇,而且是事业扩张的第一步。沈友、鲁肃、甘宁、张纮等人,来历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但是都向孙权提出了吞并荆州的策略。最危险的敌人永远是最近的敌人,江东和荆州并肩江南,天生就是敌人。东周时期,荆州是楚国,江东是吴国,在春秋中后期,吴国和楚国争斗十分频繁,大名鼎鼎的孙武与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占楚国,五战五胜,攻陷楚国首都郢,从而成名,《孙子兵法》也因此开始受到追捧。
江东已经平定,孙权要摆脱坐吃父兄老本的名声,只能是攻占荆州。黄祖作为荆州牧刘表麾下大将,镇守夏口,扼守长要冲,孙权只有踩着他的尸体才能打开荆州的门户。
203年十月,孙权第一次进攻黄祖,所向披靡,很快逼近黄祖大本营沙羡城下。可是,正当全力攻城时,孙权接到后防紧急情报:豫章、吴、会稽等郡的山越全面复动。后院起火,孙权不得不下令撤兵。第一次出征功败垂成。
207年,孙权第二次进攻黄祖,俘虏了一些老百姓回来了。第二次出征虽有胜果但不辉煌。208年,孙权第三次进攻黄祖。这次战斗分外惨烈,但是孙权最终获得胜利。不可一世的黄祖仓皇逃跑,被孙权手下一个叫冯则的骑兵追上,冯则砍下了黄祖的头颅。这一次,江东军队带着数万名俘虏和黄祖的头颅凯旋。孙权任命周瑜为江夏太守,驻守江夏,控制了长江水陆要冲,为西进夺取荆州提供了基地。
而这时,刘表也任命长子刘琦为江夏太守,屯兵夏口,与周瑜对峙。而刘琦来江夏正是刘备和诸葛亮的秘密策划,这是他们从刘表手中夺取荆州的第一步棋。而北方的曹操,听到孙权剿灭黄祖的消息,断定孙权下一步必定会夺取荆州,他感到时不我待,做好了南向用兵的准备。
一场争斗荆州的“赛跑”开始了,天下的焦点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