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5页)
在于自己的心态与智慧
【经典案例】
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一生执著于绘画事业,天资加勤奋,使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年徐悲鸿和蒋碧薇的结合可以称得上是震惊一时的新闻,蒋碧薇爱上当时除了才华一无所有的徐悲鸿,未得到家庭首肯而毅然与他私奔去巴黎。
若不是爱之执著、思想之解放、意志之独立,恐怕她这位才女断然不会有如此勇气决意要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此乃女性解放的先驱典范,正如鲁迅《伤逝》中一句著名的宣言:子君坚决分明地说“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在巴黎的时光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呢?和《伤逝》中娟生悔恨自己“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的状况完全不同,蒋碧薇和徐悲鸿可谓共同投身到巴黎这座绘画艺术的圣殿中,过着贫寒却充实幸福的生活。他们每天只有很少的面包做食物,在博物馆一天一天的临摹,分担求学的艰辛,体验进步的喜悦,最终成就了徐悲鸿事业的巅峰。
可是蒋碧薇和徐悲鸿的故事结局却同样是婚姻破裂,徐悲鸿爱上了自己的一位女学生,最后她成为其第二任妻子。
【案例分析】
对于女性来说,选择正确的丈夫最为重要。这是存在于多数成年女性心底的几乎不证自明的公理,因为女性工作问题在这个社会是可以被接纳的,自己的努力可以起作用,但是在私人感情问题上女性则被动得多,这个被动的意义不是说依然是包办婚姻自己不能主动选择,而是说面对女性私人感情可能的失败,目前的男性社会是没有提供任何其他评价标准和公正的舆论或法制措施。比如,一个有钱的男性发生了不忠于婚姻的事实,社会习俗对此是习以为常的,这样的问题自古到今都横在女性的婚姻生活面前,女性当事人要么隐忍,要么吵闹,要么离异,但无论选择哪种,其中的不幸都只有她一人承担,而且甚至可以说女性在这种时候接受男性中心社会片面的“独立意识”教育越多,其更会有无助而受蒙蔽的绝望感,因为婚姻是你自己选择的,比如蒋碧薇,这样选择的保险系数只有寄希望于遇到“品德”比较可靠的男性来避免伤害。
当这一底线也不能守住的时候,就产生了种种异化了的女性,比如有的恐惧婚姻,有的摆出不在乎的姿态,有的表现出对丈夫的不信任。
李银河认为,女性争取自我权利,最关键的是应该做个人,然后才是个女人。就她看来,做个人便意味着要与男性平等。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女性处处都要与男性相同。做个独立、自由的人是最理想的。其实,社会对女性有许多建构标准。女性主义运动以来,就有不少人表示要挣脱这一枷锁,真正做个人。
第七讲 事业“开花”夫妻关系“凋谢”(3)
任何情景下的爱都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是美好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激情。进入婚姻之后,这种激情会变成一种柔情。亲情、柔情是与婚姻相融合的。
对于中国女性状况的研究一直是国外的热门话题。许多外国学者在报刊上发表了真知灼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加州大学一位学者所撰写的《贺萧》。最近,我也看了一些国际报道,其中对我国女性的状况有着比较中肯的评价。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介于五六十位,但女性生存状况良好则排在了第28位。其中有许多的参考标准,包括男女平等、教育、就业、参政等等。
说到爱情婚姻,中国女性自强自信不够,过于依赖男性的人远远多于西方国家。太多的女性在抱怨自己所爱的人出轨了,然后就会痛苦地要死要活,甚至想把对方掐死。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婚姻的确需要相互的依赖和搀扶。可是这一切是要在双方自愿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