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3/4页)
是要他自己拿出改变历史走向的方案那就太辛苦了。所以他一直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大家把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方案拿出来,自己慢慢挑,看看那个答案是最符合题目的,如此王振宇就能轻松许多了。
最终丢在王振宇案头的方案还确实不少,不过第一个引起王振宇兴趣的方案并不是涉及政府改革的方案,而是梁启超方面几个方案中的一个,由参政院参议员梁漱溟和四川省议会议员晏阳初一起构思撰写的《新乡村建设办法》,足足三万字,涉及农村改革的多个方面。
其中对于梁漱溟,王振宇的印象很深。到不是此人在建国后的历程,那完成就是一部《右派是怎样炼成的?》。真正让王振宇记住这个人的是在山东作战之前,正是这位仁兄提出了拒绝接受直鲁联军军官投降的议案。虽然由于王振宇的人为操作,战争的规模仅仅是从徐州延伸到山东的边界就停止了,但是梁漱溟的大名却通过各种新闻报纸轰动一时了。
不过在穿越之前,对于梁漱溟,王振宇是有一定了解的。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不过也就这么多了,更多的就要看眼前手头上的这份报告了。
“所谓新农村建设,大致应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乡村教育建设,第二是乡村政治建设,第三是乡村经济建设。而无论是那一个方面,其归根到底都需要人去做,人去执行,所以应该以乡村教育建设为核心和纽带去连接各个方面的建设。效仿英国圈地运动式的农村改革会导致农村阶层对于改革的不理解和不满,而且最终执行的效果很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农村的建设要有步骤有计划,不适合搞一刀切,更不适合搞断裂式的社会革命。。。”
王振宇看到这里十分满意,他翻过一页继续看:
“结合目前的实际以及我们在湘西和广西地区的调研来看,湘西的农村模式对于建设新农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是行政村的划分,在湘西地区,已经出现了村的准确划分,有法定的地域范围,有明确的行政地图,甚至有了利益分配的归属商业镇。但是这些村依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村,封建的宗法制度在本村内部问题上依然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那我们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就应该是打破这种封建宗法制度,建设真正的行政村,让村里的居民自由选择自由流动,让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安全,让仗势欺人成本增加,让抱团自保变得毫无必要。那么我们是选定一个试点区域,比如说一个省。首先是从教育入手,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道理看起来是行得通的,王振宇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他们的这一套没能成功呢?现在看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们违背了人性,准确的说光顾着画饼了却忘记了兑现了。教育固然有用,但是为什么那么多被教育出来的有德之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却坏的更彻底呢?归根到底还是物质的诱惑。
如此高尚的新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大把的资金扶持,否则就会变成水中捞月,雾里看花!
“二位议员,我们的新乡村建设的试点放在哪个地区比较好了?”王振宇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晏阳初和梁漱溟高悬的心放下了,能够获得王振宇这种实力派人物的支持,接下来的工作肯定会非常好做。
“我以为,把试点放在江苏或者浙江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