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5页)

“没用的傻书生!”李风云拨转马头,正欲离开,心中隐隐觉得不安,这里人迹罕至,就算有人路过,也未必会注意到桥下那傻书生,山间风冷,他若不理,这傻书生必定冻死在这里。

“娘的,算老子倒霉!昧着良心做回好事吧!”李风云嘟哝了一句,跳下马来,跃下山涧,将那书生抱上山涧,草草为他裹上伤口,将他搭上马匹,想要再回到镇上。又想这书生体弱,在寒风中未必能支撑到镇上,要是就这么死了,被人看见了这书生的尸体,又是个麻烦。还不如干脆找个避风的地方,生堆火,若救得活这书生便救,救不活也只怪这书生的命不好,将这书生的尸体往山中一扔,免得招惹是非。

想到这里,李风云干脆牵着马继续往前走,约莫走了半里多路,终于找到一个山洞,李风云大喜,将那书生卸了下来,探了探似乎还有气息,只是额头烫得吓人。

李风云急忙找来干草柴火,生了一大堆火,将那书生湿衣服剥得干干净净,拍活了他的筋骨,放在火堆边铺好的干草上烤火,又找来些草药,胡乱捣成糊,就着烈酒喂了进去,又喂了些撕碎捣烂的肉饼,低声道:“穷酸书生,老子能做的也就这些,活不活得成,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谁叫你去招惹那个凶婆娘!”

说来那书生的命也真大,时昏时醒过了两天,终于从阎王爷那里挣扎回来,清醒了过来。

那书生名叫王审琦,年纪与李风云相当,才十八岁,祖籍辽西,迁居洛阳,石敬瑭引契丹兵灭后唐之时,随父逃难逃到了这里,因这里偏僻,战火难以波及,便在此处定居下来,父子俩靠写字卖画为生,前些年其父病故,便只留下一人,生活更是贫苦。

后来的王审琦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居然暗恋双峡镇上大户张家的四小姐,命中该有此劫,幸好遇上了李风云,救了他一命。

李风云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王审琦叹道:“双峡镇我是不想再呆下去了,李兄说得没错,如今这乱世,学文有什么用?还不如手中的刀靠得住,我打算出去闯闯,听说契丹人又要攻打中原,也许这是一个机会。”

李风云笑道:“你这书呆子,抓只鸡都够呛,还敢拿刀去杀人?”

王审琦咬破手指,对天发誓道:“死便死矣,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王审琦对天发誓,绝再不受这番屈辱,此生若是不能出将入相,情愿死在万刃之下。”

李风云哈哈大笑,拍了拍王审琦的肩膀,道:“行,算老子没救错人,不过你一个文弱书生,单身去中原,的确有些危险,老子干脆好人做到底,正好这里有个令牌,你拿去先用吧,遇到危险时拿出来,应该管一些用!”

说罢,从怀中掏出周纵云送给他的那只“虎贲令”交给王审琦,又送了他些银两作为盘缠,两人告别,李风云跃上马背,继续赶路,王审琦则暂时留在双峡镇养伤。

李风云没料到王审琦养好伤后,前往中原途中遇险,果然凭着那枚“虎贲令”化险为夷,引起了天策府的关注,并被天策府赏识,引出一段故事,那是后话,此处不提。

………………………………

第五十四章 重逢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注1)

李风云沿长江乘船南下,来到扬州之时,已经立春之后的初春时节。

扬州属南唐(注2)淮南道管辖,自升元元年(注3),烈祖李昪(注4)趁着石敬瑭灭后唐,中原大乱,取原本的吴朝而代之,确立国本,国号为“唐”。

李昪登基后,休兵罢战,修养生息,江南(注5)本是繁华之地,少受战火波及,交通便利,又有京杭大运河这条大动脉,烈祖在位的六年多时间,愈发的繁荣昌盛,又兼江南水乡,景色秀丽,比之饱受旱灾战乱之苦的中原,就仿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