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5页)

这时的王世充,已非击败李密之前可比了,他在北邙山之役打败李密后,收罗了李密的美女珍宝以及部下十几万人回到东都,排列在皇宫门前的阙楼之下,大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

之后,皇泰主对那些归降的李密部下实行大赦,接着又以王世充为太尉、尚书令、内外诸军事,又让他建太尉府,设置官属,选拔优秀人物,至此,王世充算是开始正式名正言顺的把揽了东都的军政大权。

当初,王世充杀掉元文都、卢楚之后,担心人情不服,还一度谄媚皇泰主,礼节相当谦敬,又请求作刘太后的干儿子,尊称刘太后为圣感皇太后。

但时间久了之后,王世充便渐渐变得骄横了,有一次在宫中吃了赏赐的食物,回到家里大吐,他便怀疑食物被人下了毒,自那以后,王世充就不再上朝拜谒了,心中也起了罢黜皇泰主,自立为皇帝的心思。

皇泰主知道王世充最后不会甘当臣下,但自己又无力制服他,只能从宫内仓库中取来丝织品,做了许多幡花,又拿出各种衣服玩物,让僧人到处施舍给贫穷、缺少东西的人,以求福佑。

王世充还让其党羽张绩、董浚守住章善、显福二门,宫内的杂物,毫厘不得拿出。

二月初,王世充让人献给他印玺和宝剑,接着又说黄河水清了,想以此向众人炫耀,为自己制造祥瑞之兆。

而此时王世充的进攻大唐新安县,也是他为篡位所实行的策略之一。

第217章 郑王

王世充来犯大唐的新安县,虽对外说是要攻取城池,实际召集文武官员中附合自己的人,商议接受禅让帝位的事。

大儒徐文远乃洛阳朝廷的国子监祭酒,他坚决认为王世充不该篡位称帝,他向王世充道:“四方八面的群雄之所以迅速归附东都,是认为您能够中兴隋室的缘故,如今全国九州之地,平定的还不及其一就仓促称帝,恐怕与您不够亲近的人,都想叛离而去了!”

徐文远门生遍天下,李密、王世充等许多权极一时的人物,都算是他的弟子。去年徐文远出城打柴的时候,还被李密给捉获了,但李密却对徐文远极尽弟子的礼节,朝北拜徐文远。

那时李密与洛阳关系正缓和,徐文远还劝李密要学伊尹、霍光那样扶助朝廷于危难之中,而不能像王莽、董卓那样,乘国家危难谋图私利,李密那时也在口头上答应了徐文远的劝告,可惜后来王世充发动政变,血洗了东都。

其时李密还向徐文远请教对策,徐文远道:“王世充也是我的弟子,但为人残忍狭隘,既造成这种形势,必然有别的企图,现在魏公原来的计划不合适了。不打败王世充,不能入朝!”

李密听从了徐文远的对策,遂决定与王世充决一雌雄,但最后却兵败北邙山……

徐文远在李密兵败后,又回到东都,每次见到王世充,必定恭敬的先行礼。有人问他:“您见李密时很傲慢,却很敬重王公,这是什么原因?”

徐文远道:“魏公李密是君子,能够容纳贤士;王公却是小人,老熟人也能杀,我怎么敢不行礼?”

王世充这时听了徐文远之言后,觉得很有几分道理,但长史韦节、杨续等却希望王世充篡位,这样他们的地位也能随之水涨船高,他们都道:“隋朝的气数已经完了,这即便是眼瞎之人也能看出来,此等特殊情况,郑公不该与常人商量。”

太史令乐德融也胡编乱造道:“往年长星出现,这是除旧布新的征兆,现今岁星在角宿、亢宿,亢宿是郑的分野。如果不马上顺应天道,恐怕王气就会衰落。”

王世充的内心是极度想要当皇帝的,被韦节、杨续、乐德融等人这么一劝,立即便将徐文远的劝谏丢到一边去了,打算听从他们的意见,继续实行篡位计划。

外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