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有关资料显示,唐山大地震后,有专家通过对2000名幸存者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87%以上的人都有心理创伤。具体表现为:有的害怕下雨;有的害怕打雷;有的害怕住在楼房;有的害怕开窗户;有的不能听火车的声音;有的不能看刺眼的灯光;有的感觉有人掐她的脖子;有的常常从恶梦中惊醒;等等。越南战争结束后,国外有专也做过统计,创伤人数高达30~40%!

那么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理创伤者,又是多少呢?有专家也做过粗略统计,大约有五六十万人!实事上,何止五六十万!由于现代新闻传播媒体的高度发达,汶川大地震后一个星期里,中国有多少人每天拿着报纸或者守在电视机旁以泪洗面啊!“”全国哀悼日这天,中国至少有几亿人在失声痛哭或者默默流泪!谁能准确统计,他们中有多少人的心理受到了或轻或重的创伤?尤其是全中国的中小学生,他们稚嫩的心灵,经受了多么沉重的一击?在灾区,有人曾告诉我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有天晚上,一个只有2岁的小女孩,她妈妈刚一打开电视,她无意中看见了一个楼房垮塌的镜头,便突然发出一声惊叫:妈妈,快跑!由此可见,汶川大地震对人心尤其是对童心的震撼,该是何等的强烈广泛啊!

在灾区走访的日子里,我曾采访过几位国内有名的心理专家,其中有武汉市心理医院的童俊教授、上海复旦大学的申荷永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杨甫德教授等。他们不远千里,赶到灾区,就是为了抚平孩子们心灵的创伤,拯治孩子们心灵的疾病,重建孩子们心灵的家园。特别是申荷永教授,他与夫人带着一帮研究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灾区,出现在北川中学孩子们的身边,为不少悲伤和绝望的孩子,重新点燃人生希望的火苗。他的研究生表示,即便不要学位,也要去灾区;其中一个研究生还把命留在了灾区!

童俊教授告诉我说,创伤的研究其实从二战后就开始了。一场战争或地震过后,创伤在所难免。直接受伤的人,心理学上称为初级创伤;救援者、老师、医生、作家、记者等称为次级创伤——美国有过统计,10~20%的人都有次级创伤;初级创伤者和次级创伤者的亲朋好友,叫三级创伤;而凡是接触过有关地震信息的一般大众,比如看了报纸、看了电视等,也会受到创伤,叫四级创伤。甚至有人还认为,人的出生就是一种创伤。分离是一切创伤的来源。因为分离就意味着与过去告别,意味着丧失。正常的丧失就是生老病死。但灾难是一种不正常的分离,不正常的丧失,所以会有创伤。创伤的记忆会像一个深藏在体内和灵魂深处的发炎的肿瘤,不断影响着肌体,也不断影响着心灵。

镜头18 北川的悲伤北川的希望(2)

的确,尤其那些曾经埋在废墟下被救出的孩子,百分之百都有心理创伤;有的孩子即便身体没有受伤,心理上也有创伤。因为地震是一场噩梦,它让成千上万的中国孩子经历了这场噩梦——尤其北川中学的孩子!这些孩子过去从小有父母的宠爱,有爷爷奶奶的呵护,有社会的关照,心灵充满了阳光,从未经历过挫折与失败,悲伤与痛苦,更未经历过大灾大难,生死别离。于是便会有一个错觉,认为世界永远是美好的,生活永远是美好的,人生没有曲折,更不会有灾难。但一场大地震,痛苦、悲伤、眼泪突然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乃至爱情观。他们这才想到,原来居住的地球是危险的!人是会死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随时都会离开的!于是他们的心理便和地震中倒塌的房子一样,一碰即碎。比如一个双腿据掉的孩子,原来自己是个活蹦乱跳的人,一个不需要照顾的人,现在一夜间就变成了一个残废人,一个什么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一个离开了别人就不能走路不能出门不能穿衣不能吃饭甚至连上厕所拉屎撒尿都必须有人搀扶的人。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