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病例 (第2/2页)

栀子豉汤。”黄丹直接点题,等待张三反应。“栀子豉汤?”张三的反应没有超出黄丹预料。“栀子豉汤不治疗气喘啊,难道患者不是肺气不利?不对啊,那咳嗽怎么解释?”

张三满脑子都是疑问。伤寒论中栀子豉汤应用有五六条之多,这是一经方啊。“病理,医理呢?”张三追问黄丹。

“当时刘老没说,这方子我也没有理解,主任也没有理解。刘老只说要等三天后再次复诊才能知道是否有效。”说完又有些调侃的问张三,“张老师,你试着想想,看能不能想通这个医理。我可以告诉你答案,这方子有用。”

这不是废话嘛,刘老一代医术大家,怎么可能随便开出方子呢。张三对于黄丹的出题有些郁闷。放下电话,仔细回忆脑中关于栀子豉汤的所有文字。只有在《伤寒论》二十二条中有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发汗则燥。。。。。。。。。客气动隔,。。。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张三又认真琢磨伤寒二十二条,不一会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伤寒论中,气喘不是主症啊,第二十二条说的很清楚腹满而喘,栀子豉汤治疗主症是烦躁。只有吃饱的情况下才会有气喘。又结合黄丹给出的一些信息,也就理解了刘老的医理,说白了还是辩证有问题。

拿起电话就回拨给黄丹,黄丹还有些纳闷这个速度只怕应该还没有明病理,更不可能知医理吧,可是他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张三并不是无中生有就通晓医理病理,而是有刘老车辙在前,他从结果倒推自然会节省大量时间。即使是黄丹的老师给点时间也应该能想清楚这方剂的医理。

“患者舌上是否有胎?”只听张三这一问,黄丹就叹了口气。他知道张三已经都明白了。心里暗恨,大爷的,如果当时就把这药方给张三看,我这会说不定已经都改口了。

张三得到答案后,就全部都想明白了。“你比我的老师思路都快啊,他是第二天才明白的,还给我讲了医理。你是怎么想明白的?”

黄丹不甘心呐,多好的机会被自己错过了,如果当时自己能多想一想,只要能想起张三,多年的心愿就能达成啊。“对症啊,畏热,五月到十月不正好是夏天,病人不就是这段时间犯病嘛,运动后喝了冰水又吃了冷食,应该就是胸中有郁热,不能宣发是被胸膈阻拦。所以气喘。主要是我太强调病症主次了,所以没有想到这方面,只想着主症应该是烦躁。而病人表现的主症是气喘。。。。”

黄丹有些想挂电话了,没意思,本身因为错过了一次机会就有些失落,现在又被张三光芒扫过,心情一下有些黯淡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张三挂了电话。黄丹告诉他的结果与他的预计还是有些出入,患者服药三天后再次来复诊,这次刘老也在等待,患者告诉刘老,服药后气喘没有明显减轻,但是心里不再烦闷了,他觉得这次服药和之前服药后的感受截然不同。想继续吃下去。

刘老知道药剂已经见效,想要根治气喘只要坚持继续服药就好,应该四周时间就能治愈。于是就又开了栀子豉汤给患者,这次治疗也就告一段落。

张三想着经方应该有立竿见影功效的,没想到对气喘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思索一会突然拍了一下自己脑袋,可不是嘛,栀子豉汤主治是烦躁之症,气喘只是附症。三天就止住了烦躁可不就是立竿见影嘛。

这个病例张三收获良多。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活字。他深刻意识到自己辩证还是太过方正了,说白了就是太僵硬,还是被有是证用时方给束缚了,这也是缺乏临床实践和没有良师指导有关。书读的太死了,想到刘老精湛医术,不由神往。脑中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日自己参加交流会时杨老的风采,一时之间心痴神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