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3/4页)

不可破;那“火”考核的是进攻能力,破阵能力,以较快的度破阵,或是引诱敌人露出破绽,从而分割包围敌人,将敌人歼灭。

《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前者讲述的是练兵之道,后两者讲究的是战斗之道。

后两项考核,已经涉及到了实战演习。

实战演习,是为了检查训练成果,一切繁杂的程序都省略了,只是分为四项,十二人一组的小队对决,六十人的中队对决,三百人的大队对决,三千多人营之间对决。为的是决出王彦,王守义,李破军三人所各自营的强弱。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平时间,关系挺好的三人,此时面色紧张的对决在了一起。只求胜利,若是败了,一切都是枉然。若是连续四场都是倒数第一,那这位营指挥使也不必当了,丢不起那个人。

“陛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王舞月提醒道。

赵朴点点头道:“是该培养尚武之风了!“

第146章打球中暑而病死

群众基础很重要!

汉唐时期尚武精神浓厚,军人地位颇高,汉代封狼居胥是男儿毕生向往的目标,而到了唐朝重武轻文达到顶峰,唐朝杨炯诗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很直白,书生地位低,还不如军中的百夫长。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更是将书生无出路怨恨发挥到极致,你们都看看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可是刚过了五代十国,到了宋朝尚武风气就空前缺失了。

那个时代,大量的精英阶层进入军队,军队的素质很高,战斗力很强。

正所谓,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到了宋朝,创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国策,文臣和武将的待遇差距很大大,直接导致武将地位低下,文人地位则高高在上。实行的军事领导体制往往文臣任正职,武将任副职。使得军人社会地位不高,军队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十分推崇,认为"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也就是说潜在的反抗者变为拱卫朝廷的士兵,可谓一举两得。

北宋规定新兵入伍,即在脸部或手臂刺字,以标明军号,还可以防止士兵逃逸;因为官府可凭刺字逮人。

在士兵脸上刺字,宋朝虽不是首创,后梁残暴的皇帝朱温让人在士兵的脸上刺字,如果私自逃命,一旦被抓获则斩立决,但宋朝刺字成为制度。

所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伤”。有谁愿意在自己肌肤上刺字,“有不肖子弟从军,父老亲族而不齿之”一般人耻于从军,从军者大都是出身低贱的人,在当时的人看来士兵的地位和罪犯相差无几。

结果是,“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

宋朝贬武,始于皇帝提倡,后成为社会风气,以武为耻。

若是太平年月,这也没有什么。可是如今是乱世,如今必须要依靠武将打天下,依靠士大夫能抵抗住金军吗?

赵朴摇了摇头,金军打来,士大夫只有两个下场,一个是从贼,一个是自杀。

原本,他只是打算单纯的检查一下八字军的战斗力,可是王舞月那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下子点醒了他,是该以检阅八字军,从而提升全民的尚武精神了,可能会“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发生冲突,引动士大夫的反扑。

不过如今,赵朴已经不在乎了。

尚武之风消失,固然让华夏少去了军阀割据的危险,也使国防能力下降,时刻面临着民族危机。不扭转社会风气,崖山之惨然会发生的,后来明末一幕幕屠杀也会再次浮现。他输不起,一旦输了,输掉的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