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3/5页)

如花。

姬君漓摇了摇头,牵着她的玉手,往江边走去,风扬白衣,雪落人间。

另一头,墨友今日运气不错,捕到了一条鲜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这种鱼用酒下作料,倒也不错。苏轼爱吃,也会吃,也跟着心情大好。

三个人带着酒水与鱼再度来到江边,此刻夜色已经聚起了网,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熟悉的江风吹得人心中郁闷尽去,苏轼竟忍不住叹了一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苏轼被贬黄州,也是如此快意潇洒,既如此,何不畅享哉!”

墨友和寻礼一同为苏轼的胸襟所折服。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低吟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句话,与昨日寻礼的箫声悲叹遥相呼应。

寻礼一惊,紧跟着又躬身道:“谢子瞻点破。”

“哈哈,”苏轼朗笑起来,“不妨不妨,那小姑娘才是点破之人呢。说起来,她的所思所想,竟与我不谋而合,也是奇也怪哉。也罢,寻礼你也不必过于烦忧,这世间事,恒久而变,无常也有常,我们的人力既无法撼动天地,那么心随意动、旷然处之便可,若过多计较,反倒徒惹不快。”

“子瞻所言甚是。”寻礼惭愧拂面而笑。

苏轼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而不语。

三个人把烤火的支架架好,再支上一口小锅,燃起火,加上油,先就着花椒等物爆炒,墨友从江里用瓢舀了一瓢清江水置于锅中,不过一时片刻,水已滚烫,将切好的鱼整条放入锅中,鱼质鲜嫩,转眼勾人的香味袅袅地自川边腾了起来。

趁着将熟未熟之际,苏轼将择来的野芹菜放入,香味更加四逸。

墨友忍不住赞叹:“君子远庖厨,可子瞻不但是个君子,而且这烹饪之术也精通得紧,真是天地之间一妙人也!”

这时候苏轼还未说话,寻礼便先嚷嚷:“唉,妙人此话何解?子瞻分明是一狂生!”

“哈哈。”苏轼这才朗声大笑起来。

这时,远远的江边雨雾朦胧,一人遥遥而笑:“何时若能一尝苏子亲为的东坡肘子,那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声音,端的熟悉至极!

第92章 誓要拆了房

苏轼等人禁不住往后瞧去,果然是姬君漓。

与初见不同的是,他此刻一袭玄衣,漫步在秋夜的江风里,荻芦花瑟瑟,一步一步踩着落叶而来,步履如风过细浪,苏轼不由赞了声好风采。

姬君漓走近,先深嗅了一口这鲈鱼的味道。

“川上烹饪,苏兄好雅兴。”

风起缁衣,墨发清冷。偏那眉眼,既绝情又深邃,刻骨的饱满,与狠心的凉薄,婉转交织于肃杀之气中,让他整个人的气质矛盾又调和,竟有种令人心折之势。

苏轼叹道:“姬公子好风姿,委实世间难觅。”

这时被搅扰了的墨友禁不住叫嚷起来:“我看这姬公子分明是鼻子灵光,嗅到味道了,欲来分一杯羹的!子瞻,你可不能轻易妥协!”

说罢,他又伸着衣袖欲将那锅子一笼,一脸护短吃独食的吝啬,“东西是我的!”

姬君漓不由好笑,“墨友兄,你这……忒小气了些!”

墨友望了眼苏轼,苏轼也是哈哈大笑,就是寻礼望过来的目光,也深幽的透着两点无奈与责备。

墨友这方恋恋不舍地松开袍袖,却仍然心有不甘。

姬君漓又走近几步,香味愈发浓郁,他脚步一顿,却是微带赧然地说道:“方才墨友兄那么一说,在下倒还真饿了,真想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