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5页)
“他倒是跑得快!”杨彦冷哼一声,又吩咐道,“让我们的人继续追查!”不杀此人,他不甘心!
不过,崔义人不在京城,他倒是可以安心一些。
凌云领命而去,杨彦忍不住想着,崔义到底出京做什么去了?难不成当年赵世华没有死,崔义这是找人去了?但以崔义的狠辣,当年不可能会放过赵世华的啊!
却说自从“大隋之音”面世,立即在长安引起轰动。元逸韬后来又增印了三千精装版,五千普通版,运到距离京城不远的洛阳一代贩卖,很快就销售一空。而后他又让人带着制好的版去了江南,直接在那边买下一间印刷坊印刷出售。
江南文人多,又是富裕之乡,市场比长安更大,光是精装版就卖出去两万多套,喜得元逸韬整日里笑得都合不拢嘴。杨彦听了汇报也暗自松了口气,看样子,他想再练一支特种部队出来也不用担心没银子了。
但凡看过大隋之音的人,谁不崇敬文武双全不畏艰险为国戍边的平王殿下?谁不敬佩书画双绝的云梦真人?谁不惦记着顾家三少的画和飘渺之旅的后续发展?
为此,很多读书人都向往长安,都想一睹平王殿下的风采,想亲自去看顾家三少的画,想将自己的新作送去平王府投稿,说不准也能让大隋之音刊登出来,让整个大隋的文人学子都能知道自己……
却说在国子监,大隋之音自然是目前的热门话题。安齐以前虽然低调,但人缘也极好,又与王锦文相交莫逆,自然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后来大家见他竟然成了平王府主簿,大隋之音的主编之一,对他便更加推崇起来。甚至很多国子监的同学都将自己的作品给他看,请他指点,也希望能上大隋之音去露脸。
安齐遗传了赵世华圆滑的交际手腕,对任何同学都是温和耐心的,所有的来稿,他都登记收下,带回去与宇文耀元逸韬王锦文一起细细看了,能用的留下,不能用的写明原因退回去,语气委婉诚恳。于是,被留用的高兴,就算被退稿的见上面有大隋之音编辑部的意见和印章,也高兴得很。
去年来到国子监,被誉为泸州第一才子的贺之砚也在国子监。他看了大隋之音,比其他人更加兴奋,也将自己的诗作拿去投了稿。安齐是很不待见贺之砚的,但为了平王殿下的大事,他也只能将自己对贺之砚的嫉恨和厌恶掩藏起来,一视同仁的对他。
不得不说,贺之砚这个人,聪明才智还是有的,特别在诗词歌赋上颇有灵气。经过安齐和王锦文的初步筛选,所有来稿中,诗词写得最好的就是贺之砚了。
安齐不想见贺之砚,便拜托王锦文去送用稿通知。
谁知,王锦文来到贺之砚的教室,正好听到他在与人吹嘘道:“你们别不信,那位云梦真人的字我真的见过,我敢肯定是她!她才不是很么道士呢!她其实是个……”
“女子”两个字贺之砚还没说出口,就被黑着脸的王锦文叫了出去。
傍晚,就有人发现贺之砚被人打得半死,丢在澡堂外的污水沟里……
------题外话------
有点卡,写的不多,大家见谅。
☆、第一百零二章 赵安然变王静妘
贺之砚在京城国子监读书,由伯祖父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贺瑛照管。点贺明朗的三叔祖已经在鸿胪寺致仕,如今还有一个儿子贺森在大理寺任右寺丞一职,正五品。如今贺家在京的官员就他们两个,来往自然密切,听说贺之砚在国子监被人打得半死,两人立即就赶了回来。
贺森职位低,好不容易请了假回来,就看到贺瑛正要进门。他赶紧小跑过去,喘着气问道:“堂哥,到底怎么回事?我听说砚哥儿被人打了?”
“为兄也不清楚。只听传信的小厮说是在国子监被人打了。”贺瑛也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