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3/5页)

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5张)

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郝为真将自己所习太极拳心得传于孙禄堂。1918年,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编了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式太极拳”。'4''1'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

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新中国建立后,******曾号召全国人民打太极拳。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空间,太极拳进入推广普及期,******曾亲笔题词“太极拳好”。

在温县陈家沟,习练太极拳之风甚盛,妇孺老幼皆练,当地流传的谚语说“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都形象地反映出当地习练太极拳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陈家沟历代名家辈出。

温县现有武术馆校30余家,其中文武学校有4家,习武场所近30家,家庭武馆20余家,学员2000余人,流动学拳人数达8000余人。300余名太极拳师在海内外开办太极武术馆及连锁加盟店300余家。'2'

不仅国内演练太极拳之风盛行,太极拳大师们还走出国门,将太极拳这一国之瑰宝传播海外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

温县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拓宽改造了陈家沟景区主要道路,建成了太极拳祖祠、太极拳祖林、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初步拉开了景区建设框架,积极开展了陈家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

2009年9月,温县与唐山聚鑫公司签署了总投资11。5亿元、占地3300多亩的“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协议。该项目主要包括中华太极拳国际交流中心、太极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河南分院、太极养生基地和五星级酒店等子项目。2010年,该项目被省政府列入“重点项目”和“双千工程”。

河南省文化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是一个以太极文化为向导的养生生态园。项目包括陈家沟古村复建,太极养生小镇打造,太极文化及太极拳文化的深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