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 (第4/4页)
武艺高强的探子协助谢思礼完成。
阿喜郎知道开己骑马又暴露了马术,吓得他吐一下舌头,向后院奔去,掌柜蒋通从后面追上,骂道:“臭小子,先把东西给我再跑。”
阿喜郎这才收起玩笑之心,闪身进一间偏房,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也是一名隋军斥候,年纪虽然不大,但已从军六年,当了六年的骑兵,练就一身高超的骑射,是一名年轻的旅帅,后来被调到蒋通手下,跟他一起来长安做情报探子,他每天都要去一趟城外的码头取药,实际他是去收发情报,他们靠信鹰和太原联系,但在长安城内不敢养鹰,会被人发现。
阿喜郎取出一管红色情报递给蒋通,蒋通的脸色立刻凝重起来,这表示有重要事情,他小心翼翼从竹管里抽出一卷薄薄的纱巾,慢慢摊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蒋通反复读了几遍,又想了一想,抬起头对阿喜郎道:“我们有事情做了。”
次日,刚刚沉寂的长安舆论忽然又热闹起来,本来已经没有多少人谈的弘农郡之战,又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不同时的是,这次谈论的话题更深,范围更广,长安人仿佛一夜之间开了窍,很多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也都一一曝光,这次舆论的焦点直指当今皇帝李渊。
平康坊贵仁酒肆,这是长安城有名的酒肆,占地十余亩,楼高四层,规模庞大,这座酒肆是窦家的产业,每年都能带来滚滚利润。
中午时分,酒肆内酒客满座,谈笑风生,格外热闹,坐在靠窗的一群人正围着一起谈论着什么,把许多好事者也引了过去,端着酒杯在一旁竖耳拎听。
说话者是一个四十余岁的清客,留着一尺长的黑须,目光敏锐,格外健谈。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黄君汉在军营内召集校尉以上军官议事,愿意投降者跟他,不愿意跟随者回潼关,当时有五千多人回潼关,那时天色还是黄昏,而杨元庆是一更时分以后才发动渡河攻势,这中间有几个时辰时间,齐王居然按兵不动,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齐王根本就是故意不救援弘农唐军。”有人大声插口道,顿时引来周围人一片惊叹。
“为什么齐王要这么做?”有人又问道。
中年人冷笑一声“很简单,因为河间郡王弹劾齐王抢黄君汉的女人,齐王心怀报复,所以宁愿三万唐军全军覆没,他也不会出一兵一卒救援。”
酒肆内顿时响起一片大骂声,三万军全军覆没,绝大部分都是关中子弟,很多人都有亲戚朋友的孩子在其中。
“他娘的,到底哪个狗屎齐王有没有抢黄君汉的女人,圣旨上不说没有抢吗?”
中年人刚要说话,一名店伙计挤进来敲了敲桌子,警告中年人“掌柜叫你说话当心点,别涉及到圣上。”
中年人冷冷一笑,对众人道:“大家都不是傻瓜,自己去想吧!一个是亲王一个只是普通将领,谁是诬告者,谁是无辜者?”
酒肆里顿时一片哗然。
贵仁酒肆只是长安一个小小的风波点,这几天长安各大酒肆、客栈、青楼、邸店都在议论这件事,长安民众的情待也渐渐被调动起来,开始不断有阵亡将士家属抱着灵牌到皇城朱雀门前哭闹,要求朝廷严惩齐王,还阵亡将士一个说法。
聚集人越来越多到第三天竟然有数千人之多他们跪在皇城前哭灵声势浩大,拦截马车哭诉,阻碍官员上朝,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廷运转,就在这时,灞桥驻军传来消息,军营内出现了士兵逃亡现象。
巨大的舆论压力使李渊焦头烂额,他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
内宫甘露殿李元吉再次跪在父皇李渊的面前,这一次不仅仅是李渊和李元吉两人,李世民和李孝恭也同时在场包括李元吉的母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