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柴上研没有答话,他转身回到书案前,写了几个字,将信笺折起来交到柴琪的手里:“告诉曲清泉,我明日去晋祠进香,正午在待风轩小憩。”

……

晋祠在太原城西南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

曲清泉得到柴琪的传信,连夜赶到了晋祠,用钱打通关节,等候在待风轩中。次日辰时末,柴上研来到晋祠,先去圣母殿中进香,继而又四处游览了一番,时近正午来到待风轩小憩。柴上研此来只带了二十名牙军卫士,侍从长便是自己的女婿骆卫辰。

骆莱并非河东土著官员,骆卫辰对柴琪过去与曲清泉的交往毫不知情。因此对柴上研见曲清泉带自己来警卫,丝毫不觉有何异样。

柴上研进入待风轩与曲清泉密谈后,他便一边观赏景致,一边注意周围的动静。未时初刻,守在大门口的侍从匆匆来报:自太原城方向来了一支人马,打着河东左军的旗号。柴上研来晋祠的目的,并没有瞒着骆卫辰。谈判、媾和,这本是留后的权力,但左军都督卢奇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杨昊、刘沔擅自出兵河东与叛军无疑,身为河东留后与叛军谈判非但是奇耻大辱,更是罪不可恕。他扬言谁与叛军媾和,谁便是朝廷的叛徒,他卢奇第一个不答应。

骆卫辰心里很清楚卢奇这么大张旗鼓地杀奔过来,必然是有备而来,若被他拿住把柄闹将起来,绝非一件容易摆平的事。

“大人快走。”骆卫辰心知情况有变,急忙奔入待风轩报信。然而让他目瞪口呆的是待风轩中竟空无一人。

第34章 让步

骆卫辰寻遍待风轩也不见柴上研的人影,心神已乱,急下令左右道:“速速离开此地,万不可让左军抓住把柄。”此时晋祠已经被左军中军营团团围住。左军都督卢奇亲自坐镇指挥捉人,骆卫辰一干人被驱赶到一座偏殿内。左军士卒堵住殿门向里面喊话。

骆卫辰对左右说道:“大人为了河东百姓的安危才冒险与叛军接洽,如今咱们就是一死也不能被卢奇抓住把柄,而害了大人,诸位随我冲出去,能走便走,不能走便自裁成仁。”众人闻言默默不语,继而有人抗声道:“柴上研贪生怕死丢下我们不管,我们为何要陪他去送死?”

当即就有人带头往外走,骆卫辰挥刀斩杀一人,喝道:“谁敢投敌,他便是下场。”话未落音,有人从他背后捅了一刀,骆卫辰伤重倒地,口不能言。众人将他奉献给卢奇,卢奇如获至宝,逼问柴上研的下落。骆卫辰苦笑一声竟咬舌自尽。

柴上研和曲清泉是从待风轩的密道里逃出晋祠的,其实卢奇带兵杀入晋祠,全是柴上研一手安排的。他就是要借机告诉曲清泉,自己势单力薄、无路可走,并无太高的利用价值,更不要指望自己一人就能斗杀卢奇。柴琪闻听骆卫辰的死讯,忽然明白了柴上研跟自己说的“补偿”是何意,一时哭的肝肠俱断。

柴上研对曲清泉道:“事已至此,我看还是速速离开太原。以免为卢奇所害。”

曲清泉道:“你这一走,卢奇便再无人能挟制,太原若是落在他的手里。将来再讨还可就难了。”柴上研道:“可是你也看到了,我手无寸兵,又能有何作为?不说别的,他卢奇只要率百人攻打留守府,我等皆束手待擒矣。”

曲清泉呵呵一笑道:“大人莫慌,我有黑衣甲士三十人,皆千里挑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