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 (第3/5页)

火一阵阵窜上来,脸上笑容也是有点僵硬,勉强答道:“下官已经催人去办了……不过下官有点不明白,咱们这莱州上下,是不是民政上也给浮山营效力来着?那个屯田局,到底算不算咱们的正份上司?说要牛,咱们就得上赶着给他们想办法找牛,要种子,就得挑选良种,现在又要农具,这几个月,阖莱州都是被弄的鸡飞狗走,各人都忙的不可开交。忙咱们也就算了,这民间也是深受其扰,官绅之家,颇有一些不满的……”

这吴经历倒也是实诚,只说官绅不满,倒不说百姓。

事实上莱州经营农庄,屯田局拿银子买田,公平买卖,带动莱州地价上扬,有地的人家都是十分高兴,另外所需物资极多,光是几万流民每天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就需要莱州本地供给,都是打老百姓手中购买,无形中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百姓每天做小买卖赚个不亦乐乎,买田置地也是买的富户的农田,就算有强迫的事也和小百姓无关,百姓可是没有丝毫不满,相反,都很高兴。

不高兴的是富户豪绅,大块的农庄出现,流民安插进去,还招募本地佃户,待遇好,无形之中,使得他们的佃户人心摇动,不好管了。

再有,种子耕牛的价格上涨,对他们也是极为不利。

等将来张守仁展布大了,兼并越来越多的普通村庄为他的农庄时,大家将来如何自处?

虽然是很久以后的将来之事,但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嗅觉极为灵敏。

中国农业的瓶颈,甚至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障碍就是小农经济,彼此地块相隔,水利设施等不易展布,牧畜不好使用,这些都是极待解决的问题,解决的良方,就是大规模的兴起农庄。

把农民散户集中,以马耕代替牛耕,精器械,修水利,集中人力,大地块,大农庄,整个格局和发展都会不同,这并不是超过时代的发展,在同时代的欧洲,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早就开始,并且已经见到成效了。

人力集中,对土地的运用达到最高效率,就会出现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转为工业人口的时机就真正到来了。

张守仁心中丘壑秦知府并不尽数了然,但屯田是浮山现在的第一大事,要紧处还在练兵之上,这一层秦知府心知肚明,听了吴经历的话,弗然不悦:“吴经历见解未免差了一层,各地军镇俱在屯田,故宣大总督卢公在任上屯田,多增收粮二十万石,圣上曾经因之而大喜,辽镇在孙阁部在时也广为屯田,以辽人养辽士,谋复故土。今,我登莱镇兵饷有限,屯田乃是自济,为国利民的大事,怎么生出这些嫌隙来?今日虽在私宅便服相会,但本官有言在先,如果吴经历耽搁大事,本官定然重重参奏弹劾!”

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产(3)

吴经历只是一个从七品小官,知府说罢就罢了,参奏只是走个过场。这样场合,秦知府疾颜利色,显然是多日积郁,终叫他找到机会。

在场的莱州府城官员虽是不愤,但彼此对视,都是知道对方心意,当下各人一起起身拜倒,均道:“今日聆听府台大人教诲,下官等知罪,退下之后,必定对屯田之事竭尽全力,不敢再有推诿慢怠。”

“如此甚好。”

秦知府脸上颜色稍霁,似乎感觉十分开心。但他心中有数,这些莱州的地头蛇并不服从管束,今日碰一碰他们,只是嘴上痛快,真要收服还早的很。只有等浮山的各种机构慢慢进来,在莱州各处站稳脚根,再图其它。

见知府如此,几个佐杂官员俱是使了个眼色,当下由地位最高的李通判轻咳一声,对着秦知府道:“今日前来,原是有一桩高兴的事,想要向府台禀报。”

“李大人客气了,有什么事但请直说无妨。”

“下官是招远人,最近得了一些招远土物,想着大人是我莱州府正印堂官,这土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