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2/5页)

人等人,现在已经是胶州城中的过街老鼠,平时官吏绝迹,根本没有人上门,以往的关系,纷纷绝交,这几家不仅是家主老实,就连仆人都不大敢出门,遇着人也不敢争执,就算这样,城中很多人都是判断,这几个举人介入到最高层次的政争之中,恐怕就再低调也不能免祸了。

此次张守仁也是大手笔了,六条内容,修桥补路,敬济院和慈幼局是抚育老人和孩子,这都是公益事业,第一条是给学校生员,这些人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舆论和媒体,算是一笔公关费用。

然后还有贴补所谓里长耆宿的,就是地方上那些保甲办事的人,不能和大官绅比,但也是地方施政的中坚份子。

然后帮贫户消除欠税,今年秋冬时,这些人可以免于冻饿之苦了。

再就是表彰义士孝子,就是撒网抽签,抽到了中大奖,大家高兴,平时名声好的,这一次算是中奖,而有这么一些代表,地方上的风气也会好很多,也算是一种公益事业的变种。

这一下子就花了大几万银子,几千石粮食,还有不少布匹等杂物,都是辛辛苦苦打山匪土匪扫荡来的,一次出动数百步骑,累计出动过过万人次,扫荡了两府四州十五个县境内的响马土匪山匪徒,现在的登莱两府,没有响马土匪,没有海盗,已经是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模样了。

扫荡地方的同时,浮山营就在各州府建立了不少的明的暗的联络点,用于军需供给和情报传递,无形之中,也是对登莱两府的其余地方加强了控制。

这一次,惠及地方的六大举措,不仅是针对胶州一府,还有莱州,平度州,登州和黄县等几个重要州府。

除了扫荡来的物资,张守仁自己还要从小金库里拨银出来,这才够这一次大规模收买人心的用度。

这要是在太平时节,或是法纪森严的时候,一个地方镇将竟敢出钱邀买人心就是大罪,搁朱元璋那会,死罪活罪都难逃,扒皮都是轻的,现在这个时候,却是没有官员敢出来阻止了。

就算明知道不对劲,这上到士绅生员,下到贫民百姓,再到所有阶层都有好处的事情,谁跳出来挑头反对,岂不是和登莱一带几百万人过不去?

一个人要是敢这么做,那胆子也肥的太逆天了罢?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3)

除了军事上的联络点,这一次借着捐助,也是在各州府建了浮山系统的敬济院,慈幼局,还有发放草药救治病人的卫生局,发放贫民抚恤救济的抚济局,修桥补路的公务局,号称要计算两府下各州县忠臣孝子守寡节妇人数,并计算贫民所需费用的浮山统计局……

军事联络点,归参谋处,暗里的情报点,有的是特务处的,有的是军情处的,敬济院慈幼局什么的,有的是营务处下,有的则是中军管理,还有的是仓储转运处的管辖之下。

浮山营的势力,也是借着这一次大利四方的机会,直接就介入到了民间之中。

地方保甲,为了领取浮山的工资和好处,也是在很多事情上配合,而州县的官府势力和士绅势力经过这一次波澜壮阔的大斗争,深知张守仁不是易与之辈,于是找麻烦的少,配合的多,时间越久,则地方政权渐渐会被浮山影响,控制,登莱一带势必将成为张守仁稳固的大后方……当然,这也是以后的事了。

一场绝大风波,其实也是地方士绅与一伙文官对张守仁这个新晋武将试图压制,控制的一个试探的过程,结果就是踢到铁板,强奸不成反被日,胶州已经彻底被张守仁收服,莱州一带,也迟早是囊中之物了。

“一个小小游击,居然有如此手腕心机,真是,真是……”

登州城中,原本刘景曜所居的兵备道衙门,新上任不久的兵备道陈登魁一脸肃穆的样子,正在后院的小径间背着手漫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