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 (第2/5页)
坦露心声。
这是平时官府高压政治解开之后的强力反弹,不幸的事,朱恩赏向来觉得自己从未违法犯禁,身处德王府中,有些事情反而看的不明白,今日听到百姓议论时才赫然惊觉,原来自己和德王府中的宗亲,在百姓心里是这种形象,如此不堪,自是叫他深受伤害。
“阿九适才也在,听了十分不舒服,有几次想闹事,我叫家下人送她回去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宗室(2)
“咳,她那脾气……”
听朱恩赏发了半天牢骚,张守仁才放开酒杯,正色道:“大明宗室处置之法,原本就是错的。国初时亲藩不过几十人,便是五万石俸禄朝廷也给的起,百姓也没有受骚扰。但亲王之子俱为郡王,郡王之子俱为将军,俱不得事生产,亦不能为官为将,于国百无一用,限制亦严,除了汲汲于财富,扰民害民之外,尚有何用?无功于国,有过于乡,名声舆论能好么?”
“是这个理……”
朱恩赏郁郁不欢,头也低的要落到桌子上去了。这个人还不到三十,虽然是锦衣玉食的宗室,也一直没有了解过世间民情,但只要替他打开一扇窗子,他还是愿意开眼看世界的。
结果看到的却是一团糟,朱家的形象在士大夫和读书人那边还算有些市场,君臣父子这一套不是容易摆脱的,但在普通民众眼里,怕是已经臭不可闻,一钱不值了。
“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和张守仁举杯喝了几轮过后,朱恩赏沉声发问。
“丢掉的脸当然只能是在原地捡起来,什么地方失分,什么地方补回来。”张守仁看向朱恩赏,沉声道:“改良宗室之法,有大功于国的,当有爵,无功于国的,皇子亦不得王封,三代以下,便需自食其力,为官为吏为商为农,俱听自便。犯法的,与民同罪。这样,庶已能改变宗室在民间的形象……就算这样,怕也是要预先赎其罪才行……恩赏兄,我是知道的,各地的宗室,作奸犯科鱼肉百姓的实在是太多了!”
“有理,有理!”
朱恩赏将酒碗重重一顿,笑道:“打今儿起,我便不再领禄米,我要上书朝廷,允许宗室读书上进!凡事,还是要靠自己,靠别人扶,只是个不成!”
宗室能读书应试已经是屡次有风声传出,对朱恩赏的话,张守仁自然也是十分赞同。
不过这等事在他来说终究是隔了几层,所以鼓励几句后,便是起身告辞。
“张兄,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告辞之时,朱恩赏仍然不依不饶,追问着张守仁的打算。这个宗室子弟算是有良心的,还是真的在关心这些无家可归的河南流民。
“好吧,我来告诉你。”张守仁神色轻松,对着朱恩赏笑道:“办法你刚刚不是已经说了?”
“嗯?”
“凡事要靠自己啊,自己立的起来才行,不能一直靠别人扶的……再说我也不能扶他们一辈子不是。”
“那怎么靠自己呢?”
“这个,暂且是机密,容我过一阵子再奉告罢。”
“也好,有空的话,请大驾枉顾寒舍……老实说,和你吃这种小馆子我真是受不了了啊……阿九的厨艺很好的。”
“哈哈,真的么?那好,有功夫再去领教吧。”
两人就在巷子口揖让而别,分别骑乘离去,看着朱恩赏离去的背景,张守仁眼中也满是赞赏之色……这个青年宗室,很值得结交的。
……
……
钱长史是王府左长史,也就是王府长史司的最高主官,两榜进士,到王府任职在很多官员看来是最坏的分配结果了,正五品的文职,底下有右长史、典簿、审理正、审理副、典膳正、副、奉祠正、副、典乐、正、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