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4/5页)
东方世界的全部主导权力。
现在世界各地的煤矿开采,在通过各种运输途径以后,有五分之一都流进了远东的控制区,但却还是不断加码,同时远东的新式采矿设备和排水器械也随之在改进,工业上的种种需求,自然引起各种技术和科学领域的连锁反应,无论是远东还是欧洲,此时都十分关心机械原理和液压原理。
在十九世纪以前,亚洲地区对欧洲的商品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欧洲各国的商人,只能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们所想要购买的亚洲产品,直到18世纪末期,随着蒸汽动力机器发展,才彻底解决与亚洲之间贸易远距离的问题。
但是也在此后的一百年时间里,欧洲特别是英国,不但用机器织造的纺织品彻底淹没亚洲各国,而且还用倾泻弹雨的和谐方式,最后逼迫东方各国奉献自己的金银财富,科学使得欧洲各国在技术上,能对世界形成霸权。
西方人不再轻视欧洲人;蒸汽动力不再用于仅仅开关庙宇的大门,它提供推动力的手段,不但大大提高了欧洲列强对世界资源的重新分配,而且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同时直接依赖于所获得的能源。
十九世纪是欧洲对世界的重新支配,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一种手段和力量。
同样在东方国家中,沙俄帝国在能源和工业领域显然落后于英国不是一点点,沙俄帝国一直以来保持着自己的游牧文化特点,这是一个国家的个性,虽然他也乐于开疆拓土,但都是在远东地区进行军事征服。
沙俄帝国其实一直处于支配地位的疆界,但是关于如何控制好一个奔放不羁的国家,以及合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却一直是沙俄帝国内部斗争的主题,尽管沙俄帝国不乏煤矿资源,但无论是来自开采能力上的限制,还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落败于英法联军,似乎都使沙俄帝国暂时放弃了基于能源开发的现代化发展。
不过,那条横贯西伯利亚的单轨铁路,还是具备沙俄帝国从欧洲其他国土上的工业中心,给自己运送来大量燃料和装备的能力,在加上北方海军舰队能横穿北冰洋进驻大西洋、印度洋进行万里远征,不会因为沿途缺乏供给和休整,而被轻易击溃而折戟于大西洋海峡,沙俄帝国随着远东集团的霸业一步步站起,最终绝对他在亚洲不会取得多大建树。
而原本比沙俄帝国差上不是一点的德国,在普法战争中成功击败法国以后,完全实现国家统一以来,实现了鲁尔地区的煤与阿尔萨斯地区的铁矿密切的结合,最后铸造成了庞大而又高效的工业和战争机器。
在高度集中的帝国体制下,资源优势在工业化过程中狂飙,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且还在钢铁、采煤、化工和电力等战略经济领域超过了英国,十九世纪末期,短短30年时间中,德国直接从“小弟”的地位,一跃升成为重量级选手,当然这一切与远东的崛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毕竟远东先是在亚洲击败小日本,成功拖住了英国、法国的注意力,随后又在非洲连续三次大败意大利,使得德国瞬间崛起,四方来投。
德国近代的海军创建于十九世纪中叶的1867年,在普法战争中发挥了一点作用,但是随着德国十年海军扩充计划实施以后,共计建造了超过100艘战舰,并且在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开始注意建设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防御主义占居上风,而在一时期的德国海军只是二流海军,其主要作战能力也多限于防御本国的海岸。
但随着十九世纪末期,远东对法国的大海战,德国顺利的跻身于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与英国之间的军事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拉近,但英国绝对霸主的地位,还是十分巩固,不过随着法国与沙俄两个协约国的损落,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此时异常散发出光彩。
第四四九章:第一次联合国峰会(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