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快走!”
王连锡一刀横劈,算定少女非伤不可,不料少女竟剑尖一点,飘然闪过,轻功身法甚是惊人。他心中一惊,回身喝道:“姑娘可是碧龙教的人?”喝声未止,手中鬼头刀“呼”的一声又向少女劈去。
少女左手使劲将风儿往身后一推,颤声喝道:“风弟,走!”右手挥剑向鬼头刀隔去,只听得一声大响,刀剑相击,溅起一串火花!少女只觉心中一震,手臂酸麻,长剑已脱手飞去!她顾不得左臂伤口鲜血直注,弯腰伸手向地面一挥,紧接着右手手腕一抖,“嗖”的一声,一点白影向王连锡面门飞去。趁王连锡一愣神之际,强提一口真气,一把抓住风儿右腕脉门,展开轻功向林中如飞隐去。
王连锡一刀震飞了少女手中的长剑,正待再施杀着,突见少女手腕一抖,一点白影迎面而来,虽天色已黑,这白点看去若有若无,但王连锡听风辩器,知这物事虽非铁针银镖一类,但却来势极快,一旦击中要害,怕也是伤得不轻!他急挥刀在前面一挡,“当”的一声,那白亮点碎成两半跌落地上。他屏息俯身一看,那白点哪是什么暗器,分明是一粒点苍山一带随处可见的大理石块儿!他心中一阵懊恼:想不到江湖老手,竟被一个小丫头轻易给骗了!他身形一动,正要追赶,却哪里还有少女和韩风的影子?况那少女说不定真是碧龙教中的人,惹上偌大一个对头可是划不上算的事。他暗忖道:“杀了妙峰道人亦是大功一件,趁早回罢,免得再生枝节!”一念及此,遂大声向那个未曾受伤的黑衣人道:“把那个妖道的首级给我取下!”又对坐在地上的那个人吼道:“坐在那鬼嚎什么?还不快跟我下山回去!”
四下里黑茫茫一片。西风卷着树梢“咻咻”地如鬼哭狼嚎一般。乱坟堆里不时飘出几点磷火,蓝阴阴的,抖动闪烁,高明低灭……那断了臂的黑衣人虽被同伴点**包扎,搀扶着走去,却依然边走边高一声低一声的惨呼怪叫着……
王连锡止不住心头一阵阵发毛,生怕这人的惨呼怪叫声真的引出个什么山魈厉鬼来!他双眉一拧,抬手“呼”的一掌向那断臂黑衣人脸上煽去,那人猝不及防,闷哼一声,竟倒地昏了过去。他劈手夺过另一人手中盛着妙峰道士头颅尚在滴血的布袋,沉声道:“背上他快走!我在‘听风楼’等你们!”
话音刚落,人已在三丈开外,展开轻功,一阵风自顾向龙尾关灯火阑珊处蹿去。
………【第七回 喋血露真情 快招惊故里 (二)】………
大理城外。蓝天白云,艳阳高照。
山脚驿道上。白衣少年斜背长剑,一边左顾右盼,欣赏着山光水色,一边缓缓向北行去。
前面不远处,雄伟的城楼已依稀可见。驿道上车来人往,络绎不绝。田野间葱笼嫩绿,小溪里流水潺潺……
白衣少年缓缓走进城门,见竟无士卒把守,甚是诧异。他微一驻足,俄尔摇头一笑,举步前行。心想,“中原一带,战乱稍止,却匪盗如云,故而每座城池皆有重兵把守,盘查过往行人,缉拿奸党异已,却不料新归清廷之故士,竟能江水依旧,民风依旧,果然是文献名邦。”
大理城素为南国古都,自唐朝贞元二年,南诏国第六代王异牟寻迁都至此,历经数十代人事更迭,建筑修茸,到段思平建大理国时,早已成了声震南疆的泱泱大邦之都。
此时正值春未,但见那长街两旁,店铺门口,一盆盆苍翠葱笼,姹紫嫣红的奇葩异草垒迭堆架,正轻轻晃动,尽情挥洒着媚人的春风。
白衣少年欣喜之情溢满双目,他边走边观赏着街景。但见市招飘飘,人潮涌动,商贾云集,楹联匾额不绝于目,酒楼茶肆间不时飘出几缕丝竹之声,配着女儿家用当地民家话语唱出的俚曲小调,倒也别有一番风韵。
过了五华楼不远,一阵炒菜香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