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大多数人的判断”,“尽管从‘适应’的观点看他们是健康的,但从实现作为人的目标的观点来看,他们病得比精神病人更重”。所以他批评那些“适应者”是将“自己变为一种商品的人。他需要追求欢乐,时刻准备改变自己的角色。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稳定和确切的品质”。《精神分析与宗教》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50、55页。俄国哲学家别尔嘉夫也这样说:“人是个病态的存在物。”“人不但欺骗他人,而且还欺骗自己。”《论人的使命》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89、90页。奥修说得更具体:“目前那些深入研究人类头脑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神经病的,差别只是在于程度。”他引另一位学者的话说:“人是疯狂的动物,是惟一发了疯、脱了线、并且走入歧途的动物。……他变得跟自己疏离了,他变得跟他自己的源头分开了。”《生活智慧》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416页。他甚至称:“整个社会都存于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每一个人都是分裂的。”(同上书第198页)这是因为,“人一直在欺骗自己和欺骗别人”,人开始成熟的时候,他就开始虚假,然后,“变得越来越虚假。一个虚假必须用另外很多虚假来掩盖,然后就没完没了,你变成只是一堆垃圾,那就是所谓的人格。人格必须被丢弃,惟有如此,个体性才会浮现。”因为“人格只是一项展示橱窗的东西,它是一种展示。它不是真实的存在”。他接着说:“每一个人都在耍政治手腕。你微笑是因为你从微笑当中可以获取某些利益,你哭是因为别人期望你哭。为了使事情变得容易进行你就说出某些不真实的话。”他借用尼采的话说,“人无法没有谎言而生活,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来讲,他是对的。人为什么没有谎言不能生活?因为谎言可以作为缓冲剂,或避震器,谎言就好像润滑剂,使你不会一直跟别人相撞。你微笑,别人也微笑,这是润滑作用。”《沙的智慧》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75—79页。奥修这里所讲的,全是理性的作用。可以说理性的自我是一种面具,是它装腔作势扮演的一个取悦于人的人物。可是一个人如果不按社会的要求来塑造自己,他真是无法生活。所以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己。这是无可如何也无可奈何的。最后,还不能不提到梁漱溟先生的一席谈:“人类最大的长处是理智,就是会计算、会较量,俗话说就是心眼多,任何动物不及人的心眼多;而人类最大的危险也就是理智能使生活阴冷、沉滞、麻痹。计算是人类行为之前的一种心理作用。其他动物不能。但是计算太多了,便会落于寡情而沉滞。凡事计算、较量、左右瞻顾,便会至于麻痹。人类至此,是最大危险,而生活也必感觉痛苦。这时候最大的毛病,是把一切的生活,都一节一节地化为手段。凡事总先想想为着什么的。譬如,为何念书,为的是将来做事;为何做事,为的赚钱;为何赚钱,为的是吃饭养家等等。一切都先看看是为什么。把一切都化做手段,生活不能于当下得满足。当下的都不是目的,都感不到舒快。这就是到了阴冷、沉滞、麻痹的时候。”“在人类文化未进步,人还是很粗野的时候,我想一定比后来的人都疯都傻。文化越进步,人越不疯不傻。……现在人都不疯了,不傻了,就得唱戏,从唱戏上教人再疯一点,傻一点,要让生活有生气,戏是很需要的。人类文化越进步,越加需要。”《人生的省悟》第198—199页。
8 因正常而反常,因反常而正常(2)
但是,在芸芸众生中,要寻找真实的自我是非常困难的。而创造一个合成的、人造自己似乎非常容易。因而“保持你的本色”这一项要求,就构成了许许多多道德体系的核心。怎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受到周围的人责难最多的,莫过于这种本色。一个人越是忠实地、不折不扣地以他的本色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