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3/4页)

的人都将被上帝赦免原罪。但这一说法在远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人们相信凡是在与异教徒战斗中倒下的人,都会踏上最终的救赎之路。东征之行不仅是此生之旅,更是来生进入天堂的通道。

基督教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教堂讲坛到酒馆客栈,教皇和骑士都被充满赞誉之声的歌曲和诗句所包围。反观伊斯兰世界则显得有些无动于衷。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城内曾制订过对付十字军的计划,但抵抗行动仅限于局部地区,而且实力非常有限。有些人曾对这种松懈政策颇感困惑。据说当时有一位巴格达法官曾冲进哈里发的宫廷,谴责当局对待欧洲敌人的态度:“你们还敢这样高枕无忧?”他对在场的人说,“你们过着鲜花一般的浮华生活,而你们那些在叙利亚的兄弟却连安身之所都没有了!”其实在当时,巴格达和开罗这两个对手已经达成了某种意外的默契,让基督徒统治耶路撒冷总比让他们的对手什叶派或逊尼派统治来得强,因此双方都选择袖手旁观。法官的演说让哈里发身边的某些官员掉泪,但多数人仍是置若罔闻、无所作为。

首次东征的胜利并没有给欧洲或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带来任何好印象,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所谓高贵的十字军的暴力行为。在莱茵兰(Rhineland),反犹太情绪的升级导致大批欧洲犹太妇女、儿童和老人惨遭屠杀。犹太人为欧洲在东方的崛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所以会有屠杀行为,是因为基督徒始终认为耶稣的受难是犹太人的责任,以色列的土地应该由基督教的欧洲来掌管。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欧洲向黎凡特进军的步伐。

对拜占庭来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也算不上什么胜利。因为在军事胜利和明星英雄博希蒙德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并不光彩的故事:帝国被出卖了。在1096年至1097年间路过帝国首都时,远征军的所有首领曾一同面见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Alexios I),并朝着十字架赌咒发誓,他们将如数归还征服行动前原本属于拜占庭帝国的所有城镇和疆土。然而随着征服行动的开展,博希蒙德开始盘算如何摆脱这份承诺,并为自己捞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比如如何将名城安条克收入囊中。

当该城在重兵包围下被攻破后,他觉得机会到了。在安条克圣彼得大教堂一次著名的面对面交锋中,他坚持拒绝将城市交还给拜占庭皇帝。图卢兹(Toulouse)的雷蒙德(Raymond)——十字军领袖中权力最大的人——严肃地提醒他:“我们在主的十字架、荆棘冠和其他许多圣物面前发过誓,非经皇帝许可,我们不会将任何皇帝治下的城市和城堡据为己有。”但博希蒙德却只是说,那些承诺已然无效,因为阿列克修斯一世也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他提出要退出远征行动。

在12世纪初,所有关于远征行动的宣传中,博希蒙德都被摆在最核心的位置。从未有人提到,这个人们假想中的远征军英雄,在圣城陷落之时其实根本就没在现场。安条克的僵局拖延了近一年的时间,十字军最后决定留下博希蒙德继续前行。为了感谢上帝,骑士们在发动围攻之前绕着耶路撒冷环行,有些人甚至光着脚以表示自己的谦恭。而此时,博希蒙德却正在数百英里开外,独自欣赏这份靠着自己的固执和冷酷赚得的大礼。

博希蒙德之所以能在安条克及其周边地区立足,主要靠的还是东地中海地区超乎寻常的机遇。从这种意义上说,他占据安条克的行动,是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以来,东方世界不断吸引雄心壮志的西欧人和北欧人的必然结果。十字军东征是场宗教战争,但同样也是通往财富和权力的跳板。

不仅是拜占庭人对东征行动不以为然——主要原因自然是博希蒙德拒绝归还安条克以及其他的恶毒行为,比如他的支持者们在欧洲捏造扩散有关阿列克修斯一世的恶意传闻——还有一些人在最开始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