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尼斯总督,以耶稣基督的名义乞求援助。威尼斯人很快就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大军,因为——正如当时一位评论家所说——威尼斯人想“借助主的力量扩展它在耶路撒冷及周边地区的实力,为基督教王国争取利益和荣耀”。更重要的是,国王鲍德温二世的援助请求又给威尼斯人带来了许多特权许诺。

威尼斯人还利用这个机会把拜占庭人好好教训了一顿。1118年继承父亲阿列克修皇位的新皇帝约翰二世认为,国内经济现已全面恢复,无须续签20多年前授予威尼斯人的特权协议。结果,威尼斯船队立刻朝安条克东进,并包围了科孚岛(Corfu)。他们威胁说,如果皇帝不续签贸易协定,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双方对峙下,皇帝最终让步,重新确认了当年他父亲签署的特权协议。

当威尼斯总督的船队最终抵达圣地的时候,获得的回报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测。威尼斯人精于计算,给耶路撒冷的西方统治者提供了一笔贷款,让他们有能力组织自己的兵力向穆斯林控制下的港口发起进攻,由此抽取丰厚的利息:在耶路撒冷王国的每个城区,威尼斯人都将得到一座教堂、一条街道和一片广场;威尼斯人还能获得年贡,即当地主要商业贸易港提尔港的部分贸易关税。当1124年该港口在围困下最终陷落的时候,威尼斯人已经得到了可适用于整个耶路撒冷王国的各种特权,他们在当地的地位也随之改变。这个意大利城市从前只是一个仅堪立足的弹丸之地,如今却已经拥有了非常强大的势力。有人甚至意识到他们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认为应立即对某些特权条款做出修正。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信仰至上的年代,一个为基督教牺牲自我的年代。但教会各阶层都心知肚明,宗教信仰必须依托经济基础和财政实力。因此当拜占庭皇帝保罗二世提出对安条克拥有主权的时候,教皇向所有教派发表了一份声明,称所有援助拜占庭的人都将受到永久的谴责。这样的做法完全是为了取悦罗马教廷的盟友,与任何神学和教义均无关。

精神信仰和物质追求融合的绝佳例证是在1144年埃德萨失陷——东征过程中的另一次巨大失利——之后。当时整个欧洲都被号召增兵参战,组织第二次东征。呼声最高的人当属克莱尔沃的圣伯纳德(Bernard of Clairvaux),他是个口才不错的壮汉,而且非常现实,懂得宽恕原罪和殉难救赎等说辞未必能劝服人们出征东方。“我请所有的商人,那些想尽快获利的商人们听着,”他在一封广为流传的公开信中写道,“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可错过!”

至12世纪中期,意大利城邦已成功抢占了东方世界一切有利可图的地域。凭借着在君士坦丁堡等拜占庭帝国海岸城市以及巴勒斯坦的特权,威尼斯的垫脚石已经直抵地中海东岸,并很快穿越黎凡特通向埃及。这让一些人感到嫉妒,中世纪热那亚著名历史学家卡法罗(Caffaro)在12世纪50年代悲伤地写道,整个过程中,热那亚都在“在冷漠中沉睡、忍受”,像“海上一条没有导航者的破船。”当然,这样的描述略显夸张,作者借以抒发对热那亚统治家族的些许不满。事实上,热那亚在此时期同样繁荣增长。除了不时地维护他们在十字军领土上的地位,热那亚人还与西地中海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1161年,他们与摩洛哥的阿尔穆哈德(Almohad)哈里发达成休战协议,从而得以进入摩洛哥市场并在遭受攻击时得到保护。到了12世纪80年代,来自北非的贸易额占到热那亚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沿海地区遍布着仓库和旅店等基础设施,足以让商人们毫无顾虑地做生意。

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的崛起还刺激了周边城市的发展,正如基辅在俄罗斯带来的影响一样。那不勒斯、佩鲁贾(Perugia)、帕多瓦(Padu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