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4/4页)
》中有许多地方是在勉力说苏青好话的,甚至有的地方还不避讨好苏青的嫌疑,比如她说“我想我喜欢她过于她喜欢我”。
可是有意味的是,张爱玲同时又在文章中时而有话不好好说,皮里阳秋,有意无意地贬低苏青,至少也是居高临下的,比如她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乍一看,好像苏青很被抬举,但反过来看,其实是张爱玲在纡尊降贵。
张爱玲又写道:“无论怎么说,苏青的书能够畅销,能够赚钱,文人能够救济自己,免得等人来救济,岂不是很好的事么?”像是在称赞,也的确是在称赞——把对象降到一个较低的位置来称赞。张爱玲拿苏青的《结婚十年》与《浣锦集》作比较,不说《浣锦集》比《结婚十年》好,而是说“《结婚十年》比《浣锦集》要差一点”。
苏青很看重自己的理论文章如《道德论》、《牺牲论》等,她的那些与人打笔墨官司的文章也很见机智,还有数量不少的议论文章也相当有见识,可是张爱玲却这样写苏青:“即使在她的写作里,她也没有过人的理性。她的理性不过是常识——虽然常识也正是难得的东西。”另外还有:“人家拿艺术的大帽子去压她,她只有生气,渐渐的也会心虚起来,因为她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她是眼低手高的。”竟把苏青框定为一个只会“作”而不懂“理”的作家,虽然也把苏青捧为“作”的高手,毕竟“眼”是“低”的,而不管是眼高手低,还是眼低手高,听来都不是一句夸人的话。。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人行(3)
总之,张爱玲看苏青,视角用的是俯瞰,而不是平视,当然更不是仰视。字里行间,多的是示以关怀甚至提携。尊重也只是一种示以大度的谦让,而不是恭敬。
由张爱玲笔下的苏青来反观张爱玲,张爱玲在《我看苏青》开头的一段话,忽然变得意味深长起来。那段话是:“苏青与我,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密切的朋友,我们其实很少见面。也不是像有些人可以想象到的,互相敌视着。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嫉妒是当己不如人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时所产生的一种怨怼情绪。同行因为彼此从事的是同一种劳动,更具有可比性;一比就有高下之分,故易生妒。但就张爱玲与苏青来说,两人孰高孰低,区分并不困难。倘若其间有妒,也照理只应是苏青妒张爱玲,不可能出现相反的状况。即使是在写作同行的意义上,张爱玲也不存在嫉妒苏青的问题。为什么张爱玲要拿不存在的问题来说?细究其原意,这所谓同行,指的不是同业,而是同性。
虽然张爱玲说“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但并非因此要妒尽天下所有的女人。她的用意实在是只指苏青一人。她用泛指来掩盖确指。因为苏青,只有苏青,在与她张爱玲作为狭义的女人,共同面对一个胡兰成的情况下,才具有令其生妒的意义。
苏青在她的《谈女人》里,也曾言及离了婚的女人对有夫之妇构成的威胁:“……横竖没有男人,便不怕别人侵夺我,而只有我去侵夺别人的了”。虽然是泛泛而言,但张爱玲如何不心知肚明作家写东西向来是貌似在写别人,其实写的总是自己。所以怕只怕苏青这话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苏青一定无意,张爱玲却多半会有心的。
张爱玲写《我看苏青》至某处,忽又不无突兀地说道:“即使她有什么地方得罪我,我也不会记恨的。”却又忍不住补充一句:“并不是因为她是个女人。”此固然能表明张爱玲这里的意思确非指作为女人的苏青,但同时也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