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5页)

将张爱玲、苏青、胡兰成3人放在一块写,是自然的。张爱玲与苏青同为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文坛上最显眼的女作家;胡兰成与苏青是大同乡,他与张爱玲结识,也是通过苏青,他与张爱玲更有一段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所谓“倾城之恋”。他们3人之间,不仅有许多交往,在文学创作、人生思想方面,还有来回的、深入的影响。这就使得将他们3人作对比,不仅可以,也有意义、有意味、有意思。事实上,在以往出版的研究文献中,论述他们其中一人而涉及另外两人的,占了很大比例,足以证明3人之间关系的相互牵扯,只是尚无一本像本书这样,将三传主从出身一直“比较”到老死的著作。

笔者作为较早关注张爱玲研究的作家,除了张爱玲传记外,还出版过首部苏青传记,并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应在张爱玲研究之外研究胡兰成。如今这本《他们仨》就要付梓,回头想想,大概也是一种意识终于结出的果吧?

大陆的张爱玲研究,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起算,迄今已近30年了。在如许长的时间里,在张爱玲热持续不退的社会背景下,张爱玲从文本到人生,“多肉”的部分已经被一批又一批的“食客”嚼啃得差不多了。研究者若非视力过人,早已经面临拾人牙慧的窘境;读者若非反复咀而不厌,也已面显疲惫之色。张爱玲研究今后的出路无非两条,一是精耕细作,一是另辟蹊径。基于这种考虑,笔者两年来,先后出版了《深艳——艺术的张爱玲》、《色,戒不了》,如今又有这本《他们仨》,算是对这两条路的试脚吧。

作 者

2008年元月于南京小仓山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人物简介

1920年出生于上海。祖父是清朝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千金,父亲是纨绔子弟,母亲是长江水师提督的女儿。4岁时,母亲因夫妻失和而出国,父亲将姨太太接回家。5岁开始念私塾,8岁开始写小说,10岁入小学,11岁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17岁高中毕业,19岁入香港大学。21岁因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失学,次年回沪,不久开始以卖文为生,声名鹊起。24岁与胡兰成结婚,两年后离异。抗战胜利后,因与胡兰成关系及在抗战中的表现遭舆论指责。解放初期,离开大陆出走香港,后赴美,不久即嫁与一美国老者,旋因新夫中风加上经济困顿陷入愁城,为生活所迫拼命创作电影剧本,直到47岁时丈夫去世,重负方释。1995年,安然死于美国,享年76岁。著有小说集、散文集、电影剧本等。

1914年出生于浙江山乡一个农家。外祖父是一个不第秀才,祖父是位举人,父亲是庚子赔款留学生,母亲师范毕业。8岁随父母迁居上海,入小学念书。此前曾在祖父家的浣锦村读过一两年小学。11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回到乡下。12岁念初中,14岁订婚,17岁初中毕业,20岁高中毕业。高中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次年结婚,并因怀孕辍学。因生了个女儿,对于夫家家庭封建观念深有感触而开始撰文投稿。次年随丈夫赴上海建立小家庭,30岁离家出走,后离婚。以创作自传体长篇小说《结婚十年》成名,又创办《天地》月刊,颇有影响。抗战胜利后,因抗战中与汪伪来往而遭舆论指责。解放后,改创作戏曲剧本,成绩斐然。20世纪50年代被冤入狱,“*”中饱受折磨,1982年凄然病逝,享年69岁。著有小说集、散文集、戏曲剧本等。

1906年生于浙江省嵊县下北乡胡村。1919年高小毕业后,入绍兴第五中学,次年入杭州蕙兰中学,1923年被开除。1925年初婚。1926年曾于杭州邮政局工作3个月,后入燕京大学副校长室任抄写文书一年,并旁听燕大课程。20世纪30年代先后在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