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5页)
小人最缺乏的就是忠诚,又都有伪饰的本领,善于鼓动如簧之舌,自我打扮涂脂抹粉,想做婊子同时还想树贞洁牌坊。张松在刘璋帐下就勾结了法正、孟达,干的是招降纳叛勾当,人前却做出一副为君请命的架势,“昂然而出”,做出效命刘璋的样子,似乎唯有他最关心刘璋的安危;明明是他早有异心,却在刘璋面前倒打一耙,反说蜀中诸将“各有外意”,往别人身上喷一身粪,让人不辨香臭;明明是他卖身充当内奸内贼,却要标榜“某非卖主求荣”,“乃顺天命也”。如果善良的人们没有相当辨别能力,是难保要吃亏上当的。
小人的内心深处是很自卑的,但又追求虚荣的满足。张松一心一意去投靠曹操,原想会受到热情接待,不料却受到冷淡,感到极为失落,于是原本在他心中是“天下无敌”大英雄曹操,立马变成了“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的草包,变成了“操乃汉贼,欲篡天下,不可为言”的奸雄。他所干卖主求的买卖,却是一点不脸红,一点不为自己刚刚还暗怀着“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的鬼胎而羞愧,还拿出一付正气凛然的派头,离开曹操那个“汉贼”。其实是他转而去寻找第二个主子了。
诸葛亮当然高明,他又有着较高的心理学修养。他明白大凡小人都喜欢恭维,喜欢戴高帽子。于是,他派出大将赵云、关羽一路逐站迎接张松,鼓乐声声,美酒佳肴,殷勤招待,最后是刘备率孔明等亲自远迎。“元首”级的礼遇,又答应“他日事成,必当厚报”,最大限度地满足张松的虚荣心和私欲。这一着果然奏效,待价而沽的张松马上就认上了新主子刘备,献出了西川地图。同时也就露出了他那原本的小人加奴才的嘴脸,对刘备就差喊亲爹,一口一个“皇叔”、“明公”、“明主”,表示要“朝暮趋侍”“披沥肝胆”“愿施犬马之劳”。笔者不禁推想,倘若刘备也怠慢了他,“大耳儿”、“织席编屦小辈”之类的恶言恶语,不从他嘴里喷出来才怪呢。
张松回到蜀中,立即与同党策划于密室,积极准备里应外合。刘璋受骗,与刘备结盟。张松便秘密致书刘备,设计鸿门宴,极欲尽快结果刘璋性命而后快。心狠手辣,为官为财,小人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的。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笔者字面理解
希言自然。
祸从口出,少说多做应该是更趋于自然之道。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刮大风不会一通宵不停,下暴雨下不会一整天不止。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谁在这样做呢?是大自然。自然现象还不能永久不变,何况是人呢?何必口无遮拦*烧身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所以,顺应自然的修道之人,遇到有道之人,就很容易志同道合。
德者,同于德;
道德高尚的人,遇到有德行的人,就会相识恨晚。
失者,同于失。
失意的人,遇到不得志的人,就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感。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从事于道的人,有道之人也容易接受他。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从事于德的人,有德之人也容易接受他。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失意的人,不得志的人容易接受他。
信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