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以国法。他放高声调说:“昌宗受到特别的恩典,我明知坚持意见不会有好处,但大义激于内心,虽死而不遗憾!”武则天无奈,只得让昌宗到御史台去受审。宋璟正在审问,突然又传来武则天赦免昌宗的命令。宋璟说:“先没敲破这小子的脑袋,实在感到遗憾!”

第三项政略是继续推行均田制,发展农业生产,抑制豪强和土地兼并,奖励垦荒。她多次发布诏令劝谏农桑。对于各个州县,如果农民耕地增加,农家有余粮,就对他们进行奖励。否则,就必须受到处罚。武则天促进社会改良的政策,打击了士族势力,使庶族地主势力得到发展,部分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生产力明显有所发展。652年全国有380万户,而到705年,即增加到615万户,就是显著的例证。

第四项政略是抵御外患,保卫疆土。她重视加强边防,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周边关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防、发展商业等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武则天执政期间的一个重要功绩是打击吐蕃、突厥族的进犯,安定了边疆。692年,唐王朝以王寿杰为将打击吐蕃族的屡屡进犯,获得全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部边防平安。武则天恢复了原有的安西四镇,原已中断的通往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也得以再次开通,使大唐帝国的声威重震西域。

以上各项政略的实施,使女皇执政时期的中国,上承“贞观之治”,一直保持较为兴旺发达的局面,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倍增,边疆稳固,国家统一,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基础。但新的危机又出现了。

风流女皇

长期忙于政事,武后开始感到疲倦,再加上武则天虽与群臣在表面上维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但当年的滥杀所造成的阴影始终无法彻底驱除,因此,她的晚年是很孤独的。在这种心态下,她求助于自己的男宠。

善于奉迎的太平公主是高祖的第18个女儿,一向和武后关系很好。她从市井中找来一个名叫冯小宝的美男子当作调谐阴阳的“灵药”献给太后,居然使年逾50岁的太后第一次真正尝到了过去传说中的闺房之乐。

可以说,这朵艳丽绝伦的牡丹花,是在即将凋谢时才第一次体验到性爱滋润的欢愉。为了能让冯小宝经常进宫,太后将他送往洛阳名刹白马寺,落发出家成为住持,赐名薛怀义,他仗着太后的宠爱为非作歹,连贵为皇亲的武承嗣和武三思都争先为他打马开道,其他朝臣只好敢怒而不敢言了。

后来,当薛怀义听说皇帝又新宠幸了一位御医时,他愤怒中竟将用6年光景修建起来的天堂和大佛付之一炬。皇帝终于忍无可忍,派太平公主诱骗薛怀义入宫,在瑶光殿中用网罩住后击毙。

薛怀义仗诛不久,一度侍候皇帝的那位御医原本就是一个中年的温和男性,也因身体虚弱而被赶走。在这时候,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把年轻貌美又精通音律的张宗昌推荐给了母亲,武则天一见之下,十分宠爱。不久,张宗昌又把哥哥张易之拉了进来,于是,两兄弟就代替了前面的两人,成为武则天的又一代男宠。

张昌宗是一位世家子弟,横笛高手,当他身着盛装出现在后宫时,就连宫中年长的女官们也不由地发出赞叹之声。这是一个俊美得令武则天心魄迷荡的美男子,连男人见了也不能不动心。武则天立即封张氏兄弟以高官、豪宅、奴婢、财物。

由于武则天在私生活上很需要他们,又在政治上依靠他们,所以,他们两人的权势越来越大,其势力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像。以至连武承嗣、武三思这些武氏诸王也像当年奉迎薛怀义一样,争先恐后地讨好这对美少年,亲切地称之为五郎、六郎。

武则天越到晚年,越是追求闺房之乐。她命僧人胡超调配长寿药,经过3年的岁月,耗资甚巨,终于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