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驱狼吞虎2 (第1/3页)
政治策略和围剿鄂豫皖苏区时一样,在军事上有点变化,为了避免被红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蒋介石采取了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采用堡垒战术,打下一个地方,马上修建深沟堡垒,像乌龟壳一样向前移动,让红军的运动战无处施展。拿蒋介石的话来说,“匪区”不过500里,哪怕每天推进2里,一年的时间也可以推平了,这就是所谓大巧不工,重剑无锋。
在这种模式下,就好比壮汉和一个瘦弱的中学生打架,如果在大街上,中学生还可以凭借灵活的步伐偷袭下壮汉,如果把这两人对决的场景放到擂台上,当中学生被壮汉逼到角落的时候,中学生就再也不会有任何机会反抗,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浮云。
在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完全按照蒋介石的剧本来,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和具备强大火力的国军硬拼,从1933年9月底拼到1934年10月,终于拼不过了,开始战略转移,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长征。
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项英、陈毅和瞿秋白等高级领导干部被留下来,领导剩余的人马和敌人周旋,这些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发展出了江南八省游击队,西安事变后,被改编为新四军。
关于这个时期红军的策略和想法,在专栏“红军岁月”里面讲的比较清楚了,大家可以关注和浏览,这里重点讲蒋介石的想法。
在蒋介石看来,红军此刻就好比漏网之鱼,惶惶不可终日,剿灭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之所以仅仅尾随红军,迟迟不动手,主要原因是杨永泰“驱狼吞虎”的计策,把红军赶到军阀的地盘,逼红军和军阀火拼,在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蒋介石的中央军再出手,岂不一举两得?
这个计策既是阴谋,也是阳谋,军阀们都明白蒋介石的心思,但偏偏提不出反对的理由。
红军想向西走,蒋介石不同意,觉得红军向东南走比较好点,东南方向是两广和福建,背靠大海,步步紧逼之下,可以让红军无处可逃,中央军也可以尾随进入两广,伺机解决掉这两个国民党内最大的反蒋军事山头,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为了让红军转向,必须把红军阻拦在湘江一线,隔断红军西进的道路,逼迫红军只能转向东南,就这么地,湘江之战爆发了。
红军损失惨重,同时获得了西进的机会,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包括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和过草地,在毛导员鬼斧神工的指挥下,通过神走位,楞是摆脱了薛岳的重兵追击。
根据缴获的报纸,毛导员得知陕北已经有两支红军,包括刘志丹的陕北红军和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其实陕北红军此刻也在被国军围剿,前面已经说了,围剿的国军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东北军在外面流浪的时间太长了,他们现在一心只想打回东北,对打红军没啥兴趣,所以陕北红军的日子还算好过一些。
得知这些消息后,毛导员立马决定——去陕北!1935年11月初,毛导员率领剩余的7000多中央红军抵达陕西省甘泉县,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正式结束!
对于这个结果,蒋介石并不太生气,在他看来,红军那点残余部队已经无足轻重了,随时都可以剿灭,在剿灭红军的过程中,蒋介石有了重大收获。
通过打击十九路军,蒋介石取得福建控制权,通过尾随追击红军,贵州王家烈被拉下马来,云南龙云也只剩下半条命,云贵两省从此掌握在蒋介石手中,“驱狼吞虎”之计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剩下的就是取得四川的控制权。
为啥蒋介石对西南如此痴迷?除了扩大中央军地盘的想法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蒋介石想以四川为基地,以云南为后援,建立最后的抗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