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皖南事变2 (第1/2页)

终于来到了那个命中注定的时刻,如果按照叶i挺的建议,派小部队佯装北上,吸引国军和日军的注意后,大部队向东猛冲然后再突然转向北上,是很有希望大部安全抵达江北的,叶i挺的想法和延安基本一致。

不知道是啥原因,这个正确的建议被项i英否决了,他选择了先南下,也就是茂林方向,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泾县再往南全是山区,可能他觉得实在不行了,大家还可以继续分散打游击,新四军本来都是游击战专家嘛。

当时也有一个说法,说国军在南线的防守比较弱,好突围一些,如果是这种想法,南下也情有可原,不过行动要迅速才可以,如果行动慢了,等国军把部队派过来了,防守再弱也变强了。

可惜的是,在项i英的指挥下,新四军没有把这次的转移当成跑路,而是当成了搬家,和当初中央红军长征一样,把瓶瓶罐罐都带上了,整支部队象蜗牛一样,从云岭到茂林,不过四十里地,新四军居然走了五天,到茂林以后,又歇了两天。

这就要了老命了,国军本来一直以行动缓慢着称,没想到新四军这次行动比他们更慢,上官云相从容指挥八万国军,把九千新四军围在了茂林。

实力相差实在悬殊,发现打不出去后,项英又想退回云岭,按照国军指示的路线突破日军防区过江,但很快发现,后路也被堵住了,并且四面八方的国军都打的非常凶,分明就是想把新四军往死里整。

实在没辙了,大家商量着是不是分散突围,所谓分散突围就是自己跑自己的,跑出去多少算多少,这是三年游击战争时经常发生的情景,没办法,碰到优势兵力的敌人,硬抗就是找死,跑路还可以活几个,活下来的都是种子,还可以继续战斗。

但是让新四军这么大规模的部队分散突围,责任太大了,没人敢做这个决定,正在这个紧急关头,项i英居然带着几个人跑了,据说是准备打游击,结果跑了一圈没跑掉,灰溜溜又回来了,实在令人尴尬。

得知项i英跑路又回来的消息,延安非常生气,马上电令叶挺全权负责新四军的行动,电文如下:

一、 中央决定,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饶漱石二人负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军长下。项i英同志随军北上。

二、 中央此决定向部队干部宣布

项i英此时心中有愧,不敢做争辩,表示坚决服从叶军长指挥。

这个时候新四军剩余五千人已经全部被围在了一个叫石井坑的地方,之所以叫坑,那就说明在底部,四周都是高山,布满了国民党军队,叶i挺知道最后的时刻到来了,为了让战士们有力气突出重围,他带头杀掉了自己最心爱的战马,让后勤把所有的粮食拿出来,让每个战士都吃饱饭,做最后的努力。

1941年1月11日开始,国军开始持续不断潮水般的进攻,一直打到13日下午,新四军基本弹尽粮绝,这个时候,叶i挺收到中央发来的电报,说“重庆交涉恐靠不住”“你们不要指望,一切靠你们自己”。

希望坚持到谈判停战的期望破灭了,再打下去新四军必定全军覆没,将士们的牺牲将毫无意义,13日下午,叶i挺下定决心分散突围,到了深夜,趁国军疲惫的时候,各部队运动到突围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起冲锋,猛冲猛打,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绝不停留。

运气最好的几天时间就跑出去了,运气差的几个月才跑出去,少的突围部队只有几个人,多的有几百人,这些人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回到了苏北八路军和新四军华中联合指挥部,总数差不多有1000多人,加上第一纵队之前过江的1000多人,跑出来了2000多人,伤亡被俘超过7000人。

新四军主要干部集中突围,大家被叶i挺的老熟人国军108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