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5页)

的花瓣,一捧一捧地拂到人身上来。

刘筠不知想起了什么,面上浮出了一丝浅笑,提步踏入林中。

这片杏树林占地极广,植株约近百数。此刻山风拂过。杏花如雪,在他的衣袂间辗转飘舞,恍若飞雪琼玉。

刘筠抬起一只手,将手掌摊开,一片花瓣便盈盈落入了他的掌中。他凝目看去,却见这花瓣白中带粉,娇嫩得仿佛经不得人细看,一看便要化了去一般。

他的眸中笑意更盛,仰首向着树梢看去。此时又是一阵风过,将满树的花瓣拂下好些来。如落絮、似柳棉。盈盈脉脉,委落尘埃,唯余香气缭绕于鼻端。

刘筠怅怅地望着满树的杏花,心神荡荡渺渺。不知飘往了何处。

蓦地。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箫声。

箫声幽咽。缠绵似春波流转,却又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清越明净,如同眼前被东风拂乱了的杏花一般。在风里流连不去,辗转飘落于地面。却又被风拂起,在半空里渐渐远去。

刘筠的心里刹时间微微一凉。只觉得千情万绪皆随这箫声沉入了万顷清波之间,天地万物皆化作了一脉水韵。

此间一曲,竟是刘筠平生仅闻。

那曲调明明是流媚纤婉的,可那奏箫之人却硬是自这婉转里头,奏出了几分苍凉的意味来,而那气象居然是阔大且悠远的,便如一人独对千古岁月,念天地之广阔、叹光阴之迢遥。

刘筠从未听过这样的曲子。在他所知的范围内,也从不曾听闻有谁会奏这样的箫曲。

然而,当此情景,却再没有一首曲子能如此曲一般贴切。

他微阖双目,只觉得那箫韵宛若水波一般,将自己的心神涤成了一股清流。

箫韵微凉、杏花吹雪,他似是听到了水风吹落了漫天花雨,又似是看到了江阔云低、四野空寂的一叶孤舟。在他的脑海中,渐渐幻化出了一个窈窕女子的身影,那素白的身影行过了杏花疏影,又踏过了雪夜孤山,于苍茫的暮色中渐行渐远,渐无踪迹……

不知何时,箫声已然停歇。东风浩荡,将满树的杏花吹成雪影。

当此际,刘筠甚至连呼吸都放轻了,只觉得那萧声便像是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中,来回吟唱,反复不息,直到一声极轻的吐气声,才将他从幻境中唤醒了过来。

他抬起眼眸,看了看斜靠在树顶上的少年,无奈地道:“阿渊,不是叫你在外头等我的么?你又来这里作甚?”

阿渊纵身跃下树来,隐在黑脸下的长眉已经轩立而起,冷冷地道:“我想来便来,不需你说。”说罢便转过身去,大步向外走去。

此时的阿渊,着实是满心的不喜。

他原本是在寺外等刘筠的,不想就在半个时辰前,他在寺门口瞧见了一个熟悉的女子身影,他记得那是傅四的一个近身大丫鬟,叫什么青蔓的。

阿渊一时来了兴致,便跟在了那丫鬟的身后。却见那丫鬟急匆匆地直奔灵岩寺山门边的一个小摊儿,买了两包瓜子、两包豆干、两包杏脯并其他小食若干,两手捧得满满地又进了山门。

他便跟着那丫鬟左拐右拐,看到那小丫头直进了“痕香院”的大门,一进门就叽叽呱呱地道:“姑娘姑娘,婢子给您每样都买了些,您尝尝,可好吃啦,这些您都带回去慢慢吃吧,要不来灵岩寺一遭,什么都没带可也不好。”

阿渊听了这话,当即便嗤笑了起来,暗道这傅四原来这么爱吃零嘴儿,又想起多年前在听涛小筑的情景来,一时只觉得十分好笑。

那痕香院位于山寺后头,平常便鲜有人迹。阿渊左右无事,便在院门外不远处站了一会。那院门虚掩着,时而便可见里头晃过的人影,还有说话的声音亦不时传来。

过了一会,阿渊便觉出一种无趣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