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第1/2页)
彥熙樓一旦步入正軌,李彥便很少再去過問,日常經營方面,夏熙經驗豐富,要比他專業得多。
他要做的就是保證彥熙樓所需的一些特殊食材的供應,其中番薯和玉米所剩不多,天津市面上也已經出現從閩廣一帶運來的番薯和玉米,夏家作為天津最大的糧商,自然也參與其中,夏熙也從中分了一些,不需要耗費李彥留下做種的部分,李彥甚至還想買些南方的番薯、玉米留種,只是眼下價錢有些昂貴。
田莊存放的結球菘菜還不到拿出來的時候,現在能供應的特色蔬果也就是韭黃與蒜黃,只要在普通地窖里,用馬糞與土壤混合鋪成苗床,便能長得很好。
對於韭黃、蒜黃不需要陽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情況下,還能繼續生長的原因,李彥思來想去,又看了李睿記錄的資料,最後總算找到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韭黃、蒜黃不通過光合作用生成需要的有機物,那就只能從根部提取儲存的養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已經長過一茬的韭根,勢必無法繼續長出韭黃,這倒是和他記憶中的一些情況很吻合。
李彥讓孫老頭留下一些韭根試驗,而將大部分的韭根移植到開紙窗的火煊式暖窖,種植韭菜,即便是不如韭黃、蒜黃新奇,能在冬天吃上,都算比較珍稀。
第二卷 創鎖記
第八十四回 風力水車
隨著商人從南方運回番薯,黃金菜身上籠罩的光環勢必逐漸黯淡,加之畝產只有二百多斤,繼續種植已經沒有太多價值。
李彥從徐光啟那裡得知,番薯在閩廣一帶的產量,一畝至少七八百斤,因而估計番薯耐旱、耐貧瘠,但並不適合在鹽鹼地上生長。
李彥最初從徐光啟處得到五十畝鹽鹼地,其中北面地勢較高的約有二十畝,平整後作為宅地,建成工場、宅院和暖窖,空下來的地方也不打算作田土,留作家丁操練的校場,也便於以後擴張。
南面地勢較低的有三十畝左右,李彥打算按照徐光啟所說的辦法引水&ldo;洗鹼&rdo;,進行土壤改良,讓長工在田間挖出縱橫相間的溝渠,差不多將田土分成一兩畝左右的小片。
&ldo;徐家以前的做法,是選擇那些地勢較低的田地,在夏季白河水量充足的時候,引水或儲雨水浸泡,次年方能用來種稻,&rdo;孫老頭曾在徐家做過,對徐光啟洗鹼的做法知之甚詳。
&ldo;你這塊田地,地勢可就高多了,月牙河的水位也低,俺看怕是不太好搞!&rdo;孫老頭雖然如願做了李家的僱工,卻還是原來那副大咧咧的模樣。
李彥走上坑坑窪窪,許多地方已經和田埂差不多高的&ldo;河堤&rdo;,月牙河兩岸綿延著的白色蘆花,紛紛揚揚,不遠處有一群赤著大腿,穿著單薄上衣的農民,正在收割蘆葦。
夏書吉手上拎著一隻銅酒壺,跟在李彥身後,不禁有些吃驚:&ldo;哎呀,這些漢子真厲害,俺喝著酒,可也覺得這河邊的風有些冰冷。&rdo;
彥熙樓開業的那天正好是立冬,如今天氣是愈發的冷了,李彥印象中明代後期似乎有一個小冰河氣候,氣溫確實有些低。
&ldo;他們也冷,&rdo;李睿在一旁沉聲說道:&ldo;只是家中最多有一件棉衣,怕弄壞了,出來幹活自然是捨不得穿的。&rdo;
&ldo;啊,他們連棉衣都沒有嗎?&rdo;夏書吉眨了眨清亮的眼眸,他生長在大戶人家,感覺十分驚奇,就拎著酒壺,向那邊走去。
天津這個地方,地處南北漕運的要樞,工商業很是發達,不過土地貧瘠,長不出莊稼,普通百姓生活困苦異常。
李彥示意一個家丁跟著夏書吉,舉步走下河堤,相比之前幾天,月牙河的水位下降了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