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2/5页)

怜无补费精神”。

这位学者还举出了一些别的例子,限于篇幅,我就不举了。他为了勘误,“写了几百封信,连作者面也不得到(羡林按:此句措词有问题,也应该“勘一勘”的)……而大量的书一印再印,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册,流向社会传之后代,真是贻害无穷,简直是践踏我们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使大家都当上不孝之(羡林按:应作子)孙败类。这大概不是各位弄学问的大家所心甘情愿的吧?!”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令我浑身震撼。然而“五千年”中,我们的语言文字变了多少次了?我们全体汉族人民,加上我们的老祖宗,岂不都成了不肖子孙败类了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语言与文字(2)

谈谈“炼话”谈谈“炼话”本文是季羡林为薛进宫等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名言大观》一书作的序。

在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国家中,在人民的语言和学者的著作里,都包含着许多非常精辟的话,这些话虽然短,但含义深刻,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据鲁迅先生说,有的地方老百姓把这种话称作“炼话”,意思就是“精炼的话”。在中国学者的著作中,有时称作“嘉言”,有时称作“隽语”,也可以叫做“名言”或“谚语”。欧美许多国家把收集炼话的书称作“智慧”,比如中国炼话,德国人称之为Die Chinesische Weisheit,英美人称之为The Chinese Wisdom。我认为,这种名称是非常恰当的。因为这些炼话,这些嘉言或名言,确实是一个民族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上智慧的结晶或者总结。

不管哪一个国家,也不管哪一个时代,人民在同自然作斗争中,在社会生活中,在处理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时,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了一些教训,把这些经验与教训,归纳起来,加以精练,结果就形成了一些炼话。有些炼话,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长时间内,记录在一些学者们的著作中,流行于老百姓的口中,便利了对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加强了人民的道德修养。把这炼话称作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是再恰当不过的吗?这些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也是很自然吗?

许多“名言”或者“隽语”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民,还有其他国家的人民,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这些名言是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必然带有时代的残痕,甚至阶级的残痕。有的名言,我们不能原封不动地按其全部内容来加以学习和使用。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有很多名言,其精神却是一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的,值得我们当作座右铭来激励自己,有时候也给自己敲敲警钟。这一点,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的。

那么外国的名言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民也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有很多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中产生的名言,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内容却完全或基本上相同。这就说明,我们常讲的两句话是有道理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想法或者说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中,互不相谋地得出来。因此,不但自己民族古代的谚语,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很有裨益;外国的谚语亦然。我在这里只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中国古人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德国人说:

Gebrauchter Pfiug blinkt�

(使用过的犁闪闪发光)

Stehendes Wasser stinkt�

(静止不流的水又臭又脏)

中国古人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英国人说:

Time flie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