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的飞机,不再理会别的事情。
〃机长……我决心跟随你,决不贪生怕死!〃二十一岁的少尉副驾驶经过短暂思想斗争,终于战胜恐惧,实现灵魂升华。其实从任何意义上讲,两人同机殉职都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问题是如果一人去做英雄,重于泰山,另一人活下来却轻于鸿毛,两相对照,谁愿意去接受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判决呢?对一个军人来说,生命毁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和名誉的粉碎。如果死人是对话太灵魂的鞭挞,那么与其被鞭挞,不如一同精神不死。中华民族古老的精神传统在这里再次发生作用,实现年轻军人灵与肉的永恒转变。
于是我们看到这架冒出滚滚浓烟歪歪扭扭的轰炸机脱离队形,一往无前和无私无畏地冲向一艘正在海面上游弋的距离最近的日本军舰。日舰观察哨发现天上有一架中国轰炸机。马上发出空袭战斗警报,可是等他们看清这是一架抱着浓烟下坠的飞机时又放松警惕。于是九0四号就在敌人防与未防的空隙中最后一次校正目标,对准敌舰的要害部位狠狠撞去……〃轰隆〃一声巨响,一股高高的水柱冲天而起。有人看见敌舰爆炸起火,很快倾斜沉没,中国人首创一机换一舰的自杀性进攻大获成功。只可借该舰是一艘小吨位巡洋舰而非大型航空母舰,否则九0四号轰炸机的战绩将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后来日本神风敢死队又将这种东方军人不怕死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他们驾驶几千架各种类型飞机包括客机运输机木头飞机争先恐后去撞击美国航空母舰,去同怕死的美国大兵同归于尽,因此弄得沈崇诲陈锡纯们的光辉业绩一直黯淡无光。同九0四号机组的壮烈举动相比,空军第五大队二十五中队飞行员阎海文取得的战果就要逊色得多。
八月十七日,二十五中队八架〃霍克三型〃战斗轰炸机奉命空袭上海虹口地区日军司令部,阎海文少尉驾驶的第二五一0号飞机不幸被击中,飞行员被迫弃机跳伞。
一个更加不幸的偶然因素是,当时天空亚好刮着大约三级左右的东南风,他的降落伞被歪歪斜斜地刮向交战正酣的闸北方向,然后不偏不倚地落在天通庵路附近一片属于日军控制的阵地上。
天通庵是三十年代上海有名的贫民区。所谓贫民,除了物质贫乏住房狭小垃圾成堆外,这里人们的精神也绝对地处于赤贫之中。〃穷则思变〃是一种哲学,〃甘于贫贱〃同样是一种古老的东方哲学。问题在于,人类的许多罪恶,比如愚昧、贪婪、暴力、专制、自私自利、浑浑噩噩、逆来顺受和麻木不仁不是都同贫困联系在一起的吗?尽管没有人甘愿贫困,但是贫困本身是一种事实,所以我们只好认定,所谓〃贫贱不能移〃决不是什么美德和真理。当不走运的飞行员从天而降时,饱受战火困扰的中国市民没有一个人敢于鼓起勇气,像后来电影中的群众演员那样奋不顾身争先恐后冲出门来表演抢救或者掩护人民子弟兵。他们知道凶残的日本人马上就会出动搜捕,因此都把门窗关得紧紧的,惊恐不安地躲在屋子里倾听动静。日本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的礼物。〃一群头戴钢盔的日本义勇队员(日侨)端着枪从战壕里钻出来,猫着腰成散兵线包围上来。
〃支那飞行士,侬的投降不死!〃〃……缴枪的,侬不死啦死啦!〃这些日侨都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把国语上海话日本话都讲得一踏糊涂。〃被称作支那飞行上的二十一岁的空军少尉阎海文起先想躲进居民家里藏身,但是天通庵路到处关门闭卢,一个人影也不见,他连敲几家都没人开门,不知是屋子里真没人还是拒绝收留他,总之飞行员后来只好躲在一堵断壁残垣后面想以装死来蒙混过关,问题是他发觉自己根本没法将死装得很像,而且也没法让健康有力的脉搏停止跳动,因为这并非且黑风高之夜,也不是荒无人迹地形复杂的深山老林,敌人脚步距离他仅有百米之遥,而光天化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