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着脚下的大地,面上露出些笑容来,太后已然犯了众怒,现在就是刘恒最好的时机了。

京城里老臣陈平那里也收到了自己的密信,当陈平知道惠帝未死之时也是大惊,毕竟当初他也算是太后的同谋,不过看完信件后虽然心中忐忑,但是还是决定遵旨行事,一个人不能错两回。

代王府里在众多谋士的劝说之下,代王刘恒也随着各地诸王举旗起兵,大汉是刘家的,他要随着众位兄弟为父兄讨个公道。

第二十六回 天下大定

公元前180年,吕雉专权引起天下愤慨,吕后也因过于追究长生不老之术而身患重疾,或许是她自己也感到大限将至,明白自己死后吕家人怕是不会有善终,故在这几年中大肆封赏吕姓王。

是年,刘氏各地封王纷纷起兵,逼近长安京都。

吕后在内忧外患之下,病情更显严重,这日,丞相陈平觐见,与太后相谈不欢而散,次日陈平即带周勃等一众臣子传入吕后禁宫,至于这其中有什么事情不是我等小说家可知,但是自这日起吕后崩。

大汉实际的掌权人吕太后崩,此事一出天下刘姓诸王大庆,纷纷进兵诛杀吕家诸王,大势所趋之下,吕氏一族冰封瓦解。

既然吕氏一党已经尽灭,那么说来刘家诸王也可安心了,但是有时候权利的**就是会蒙蔽人的心智。

小皇帝刘恭年幼无知,在满朝野心家的心中怕是早已不复存在了,更何况那些本来就是刘家子孙的各路王爷,纷争再起之下眼看天下动乱再起。

幸亏最后时刻代王刘恒祭出十万大军震慑诸王,在丞相陈平等人的拥立之下登帝位是为文帝。

文帝继位,封赏有功之臣,收拢兵权,行仁政贱贱地开创大汉复兴之路,随偶有反叛也被迅速灭除。

……………………………………………………

公元前174年,这时正是文帝六年,刘盈在曹参的陪伴中安然的坐于龙门山山巅的小道观内,静静的品着茗茶。

不多时,全身裹进黑衣之中的暗骑司出现在了这里,远远的快速跑到身前跪拜在地。

刘盈微微抬头看了看跪在身前的暗骑司,轻叹口气说道:“看来他还是觉得我会是个威胁,定要除去我才会安心。”

暗骑司听着刘盈的自语,头再低下去,说道:“三年前济北王刘兴居叛乱被诛,上月淮南王刘长反叛被诛,接连的反叛让皇上很是忧虑,陛下,我等受当今圣上旨意来取陛下性命。”

暗骑司话语一如既往的冰冷,取人性命说出来就好像是日常衣食住行一般,只是他们也是人,如果今日要杀的人不是刘盈,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怕是早已人头落地了。

刘盈带着丝浅笑安然的继续喝着香茗,旁边曹参早已坐立不住,自文帝登基之时他就辞去了官职,守在刘盈身边,在他心中只有刘盈才是大汉真正的天子。

“陛下,刘恒这是忘恩负义啊,还有朝堂上那些狗贼,怕是早就忘了是陛下让他们去代王哪里相助才有他们现在的功名利禄。”

刘盈听着曹参的激昂话语,还是淡然处置,他早已经历过多次生死,也看透了人世间的权谋,在决定要代王做皇帝之时就已经想到会有今日,只是没想到会等了六年。

……………………………………………………………………

皇宫之内,刘恒独自跪坐在祠堂内,身前地上摆放着的是刘盈的头颅,不需仔细辨认,暗骑司只尊皇命还是无需置疑的,看着眼前还面带着笑意的刘盈,文帝暗自有些心伤。

作为他的哥哥,刘恒很明白刘盈的为人,虽然知道他既然放弃了皇位就不可能在已刘盈的身份出现在大汉,可是接连的叛乱还是令他失去了理智,下令暗骑司取来了刘盈的项上人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