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5页)

要成本压缩下来,我们的产品随时能够生产上市。所以我希望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作为公司最早一批的成员,你们会见证奇迹!”

给了众人惊讶,再给了信心和未来,随后散会。

散会后,孟谦让宗岩和胡跃留下来,再来讨论细节方面的问题。

宗岩仍然在消化着孟谦刚才的豪言壮志,他不是专业人员,需要时间去理解,而且问题也很多:“孟总,你的意思是说,新型电池的材料、工艺难度上,都能满足商业化的需求了?”

孟谦点头:“是的,实验室有了很多样品。”

宗岩问:“它的具体性能呢?”

孟谦把样品交给他:“它是实验室的最新产品,容量是同体积锂电池的3。2倍,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品质达到了a类产品的要求,充放寿命在1000次以上,支持高压、高电流快充。”

技术很强,但宗岩看问题也刁钻:“成本存在麻烦?”

负责测试的胡跃说话:“我们估算过,想要生产这一类电池,单块成本至少也要65元。同类a品电池,将其容量翻三倍,成本也只是40元,我们65的成本,想要有足够利润,售价就必须更高。”

宗岩考虑起来:“65也不算高,如果能保证三倍以上的容量,并提升6倍于传统的充电速度,高端领域是能够消化的。比如苹果的手机,它们售后更换电池的费用就要70美元。”

孟谦也倾向宗岩的态度:“所以我有考虑干脆专门做高端品牌,用高成本来保持技术的绝对领先,只与国内、国际的顶端品牌合作,高端才能保证利润,低端产品根本无法消费公司的技术。”

宗岩再谈想法:“高端是绝对有出路的,高端品牌的手机售价动辄三四千,电池的成本影响不大,而最最重要的是,用户和厂商梦寐以求的高容量、快充,它足够吸引人,是巨大的优势和卖点。”

……

对于公司产品的定位,疑问并不多。

大家都一致认同要做高端,这是唯一的选择。电池的成本很高,公司想要盈利,供应的价格必然会更高,成本65,售价100,甚至更高才是有利可图的——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技术研发成本。

虽然该成本让开挂的孟谦省去,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畏畏缩缩的把价位弄低,失去的是利润,毁掉的是未来。所以高端的基调确立后,公司就围绕它去发展,包括品牌设计、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等。

事情逐步步入正轨后,孟谦剩下的就是等。

等待研究团队筛选出最合适的生产方案,等待公司基础的建立完善。两方面都就绪后,就轮到最激动人心和考验成绩的时刻——产品面世。距离孟谦梦想的产业巨头,甚至垄断大亨,更进一步。

数天后的周末,孟谦抛开工作去消遣。

上次报名的赛车课程开始了,日程表提醒恰好就是在今天,学费都已经交上去,不去太浪费。训练场地位于郊外的赛车场,由几名国内知名的职业赛车手来教,课程主要份两种:g照和e照。

e照的培训比较全面,包含基础理论、加速、刹车、跟趾减档和上赛道练习等,费用自然也更高。其实赛车运动离普通人并不远,任何持有驾照的都可以学习,时间也并不长,就两三天。

培训车是大众polo-1。6赛车,专业改装,里面该拆的都拆了,装上防滚架,赛车座椅、四点式安全带,动力一般,但赛车调校让它的操控非常强。上理论课的孟谦,心中憧憬着速度与激情。

第一课是起步和刹车,听起来谁不会?但想要最大力度、最快速度的起步,这就得在不断的学习中找感觉。还有刹车,不外乎一脚踩踏板?孟谦就一大脚下去,结果轮胎抱死,汽车失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