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4/5页)

得条理和眼光。孟谦更喜欢跟这种人做朋友,有见识也有性格,二代的楷模。

……

又几天后,实验室的电池开始测试。

一共五组电池,都是参考孟谦意见后,从成本、性能方面出发,寻求最佳结合点的产品,它们到底选谁?最终要参照三大测试数据,结合安全性的表现,评出优劣。预计需要三天时间。

测试正在进行中,结果出来前,宗岩先找上了他。

“电池的商业化已经毫无阻碍,作为一款能够真正供应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公司的经营策略也至关重要。”宗岩开口就颇为严肃,这一个月来的了解,他已经清楚这款产品对世界的意义。

曾有无数机构都声称它们将“超级电池”,“新型电池”之类的研究出来,甚至还有千倍于传统锂电池的容量,但那都是实验室产物,并没有能力进行商业化,量产渺茫,唯独如今这款。

想到它的未来,宗岩同样期待。

孟谦主动讨教:“我对商业的问题了解不深,你是打算?”

宗岩对计划信手拈来:“名气先要打出去,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它本身就具备轰动性,但想要扩大范围,我们需要从自身以及消费商方面下手,传统渠道面向的是零散的用户,并不是公司首选。”

道理孟谦也懂,公司产的电池没有考虑批发、零售的想法,从一开始宗岩的策略就是与大型手机商合作,直接厂家对消费商的模式。所以传统的广告、宣传策略,对于公司的宣传发展,作用有限。

所以他问:“策略呢?”

宗岩继续说下去:“但也得进行适量的宣传,面向专业化的。之后我们再向大型手机企业推销,比如华为、三星。再结合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资金少,产量短期内起不来,所以我考虑先供应旗舰机型。”

孟谦理解着:“哪怕是亏本也得把名气打起来吧?”

宗岩点头:“第一步我们可能会亏本让步,因为我们的成本太高,但从长远角度,与大品牌的合作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等到用户体验到了,口碑形成后,这种超级尖端的技术,还愁市场?”

“我们的产品打出名气后,紧接着就是扩大销量,此时无论是向银行寻求贷款,还是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都会比默默无闻的情况好很多。所以目前的尝试,我认为必须要大胆和果决。”

孟谦消化着,说到底还是名气和资金的问题。

名气很容易处理,超前技术本身就具备轰动性,只需要幕后推动,它的红火是可以预见的;资金就令人头疼,相对于电池工厂的规模,孟谦手里头的钱绝对不够,几千万只能搞中等规模。

想要搞超大型电池工厂,投资数十亿都不夸张。因为新技术也存在寿命期限,得赶在竞争对手出来前,尽可能的占领市场。如果搞小发展策略,几千万的工厂,虽然运营稳定,但前途会变窄。

孟谦便问:“有个问题,寻求投资以及比例你怎么看?”

宗岩说:“其实孟总你主要考虑的是盈利空间,表决权你保持51%以上便可。换个角度,你持股100%,但一年盈利只有一千万,反过来你持股55%,一年盈利却有数亿、十亿,你会选哪一个?”

孟谦确实面临这种选择,不去募资,看似公司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它却没有发展前途;而去接受融资,便就会让很多大资本挤进来,只要公司缺钱,它们将会稀释自己的份额。

事情很难两全其美。

可宗岩也没说错,完全控股,一年只赚一千万;分一部分出去,凶猛的发展,一年能赚一亿。如果单纯追求利益的话,后者的盈利是前者永远无法比拟的。孟谦感觉又碰到了资金怪圈?

前面的软件公司,就是给他这么玩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