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5页)

“遵命!”刘总喜滋滋离去了。

等刘总离去,沓氏霞客看着险要的旅顺港感慨道,“主公,属下真是对你佩服之极,竟然选择此地作为水师驻地。你看整个旅顺港,港口口门开向东南,东侧是雄伟的黄金山,西侧是老虎尾半岛,西南是巍峨的老铁山,整个旅顺港形势险要,由两山对峙而成出海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听到沓氏霞客如此盛赞旅顺地形,卫朔也难免喜形于色,如果不是无法量产火炮。卫朔都想在航道两侧的山上密布火力,一旦有敌人来犯,到时万炮齐发,两侧火力交叉成网,互相支援,必可使敌舰难以靠近。

“只可惜少了火炮支援,否则此地将更加险要难攻!”

“主公,什么是火炮啊?”

“火炮嘛?火炮就是会发火的大炮,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战争利器!只可惜我们还造不出来!”

第126章 四月春耕

四月初,白雪覆盖的辽地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如今正是草长茑飞时节,旷野上都长出了一层浅浅的绿色,细细的绒草顽强地从地里钻出羸弱的身躯,欣喜地在春风中伸展身姿,咨意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哒哒地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卫朔带着一行人在田间地头视察着。为了春耕,他可是煞费苦心,抽调了整整一个营的士兵,全力帮助辽东百姓进行春耕。

甚至为了筹措耕马,卫朔用食盐、茶叶、铁器从辽东各部胡人中交易来大量耕马,除了一部分运回徐州外,大部分部分留在了辽地。

为了开发辽东,卫朔不但大肆推广大农场计划与马耕技术,还广为修建水利设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水车的推广。汉代,是古代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巅峰,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车。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毕岚发明了翻车,“翻车设机车以引水”。翻车出现后,很快就成为民间应用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提水机械,不少工匠都懂得制作。

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带动翻车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

三国时,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制造了新式翻车,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新式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

今日卫朔来到马訾水边,就是为了视察几处翻车的建立。在马訾水边建水车,可依靠水力带动翻车,大大节省了畜力。

预先制作好的十座大水车正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着工匠们安装。看着踌躇满志的工匠们,卫朔大手一挥,众人立即行动起来。工匠们先是在挖好的沟渠边,测量好所需的数据,然后抬着水车架到水边固定好。

为了增强水车的强度,卫朔可是下了大本钱,在其关键处都用了铁皮、铆钉来固定。在众人不断地欢呼声中,第一座水车终于被架了起来。高达六丈左右的水车,矗立在岸边,显得威风凛凛。

随着河水流动带动机关,一阵吱吱呀呀声音后,水车顿时转了起来,就见一桶又一桶的水不停地注入旁边的沟渠内,最后顺着沟渠流向远处的田地。

当水车成功提水上来后,四周正在围观的民众们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作为普通农户,他们深知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有了这些水车,来年他们就有信心多打些粮食。

随着第一个水车顺利的通水,工匠们安装水车的手法也越来越熟练。不一会儿,十座水车便一字排开分布在马訾水岸边。正是有了马訾水,西安平四周近数十万亩土地才得以有了灌溉水源。

卫朔曾与县府官吏们测算过,即使将来辽东遇到大旱气候,只要马訾水不断流,周边数十万亩土地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如今县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