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 (第2/5页)

三日;只是一直没有空。”叶青淡淡的说着;似是自言自语;每个字却都清晰可闻:“眼见着情况稳定下来;却要再建朝廷;这是第一等第一宗的大事。”

宴会的话自这里开始;所有人都不禁敛了笑容;个个直着腰听着;整个殿内一声咳痰不闻。

所有人都清楚;叶青说的这几句话;并不是没有用意——这是宣告自己的正统性;并且要重建这个正统性。

“孤受命监国;自要重建;有人劝我改弦易章;孤回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叶青看着众人;款款说着:“应推举老成谋国之士;任其三公;吾师卢公;孤觉得似可担其一;各卿以为如何?”

诸人顿时明了叶青的政治含义;心中暗自惦辍;都极是佩服。

东汉光武帝时;三公就被架空;只有议事功能;没有实际权利;尚书台成东汉时期的决策机构;但是声望还在;以旧朝大名士担任;可以迅速确定权威;这些真是滴水不漏。

想着;就有人进前一步躬身说着:“王上曲划极是妥当;卢公是王上之师;又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复任尚书;此时担任三公;名正言顺。”

叶青含笑说着:“各卿既这样说;孤就放心了。”

说到这里扫了一眼殿内;又说着:“子师公是天下名士;又曾是我的恩主;论起情份;不在吾师卢公之下;可惜并不在此殿中;假如前来;我岂敢不敬礼有加;当拜为三公。”

这话说的温和;但是有人听的就是一片凛然。

“但君臣论的是气节和大节;董贼两弑皇帝;他岂能再立帝;原本大局未定;奉伪帝有保存朝廷元气之意;但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不尊正统;岂能说存有大节?”

“彦云;你前去说客。”叶青点了名:“子师公要是能率去长安的百官回都;就是有功;孤当拜之三公。”

殿中一些人相视一眼;暗暗松口气;朝中谁人不知王司徒固执;这个活可吃力不讨好;只怕王凌这亲侄儿去了也是徒劳无功。

但是应王的话已经定性;再要不来;就是有亏大节;形似叛逆了。

到时;杀之;罪之;赦之;都在一念之间。

并且叶青这行光明正大;谁也无话可说;更谈不上什么刻薄寡恩;王凌立刻悟了这点;脸色发苦;还是起身躬身应了下去:“臣尊命。”

下面就不说了;留着一个三公位置让这些人追咬去;至于掌实权的官位;自不可能留给这些人;必只给自己心腹。

这不但是酬功的意思;更是政治的必需;那种为了名声;而把要害交出的;无论是君是臣;只能说是中学二年级。

叶青这时就摆了摆手:“孤说完了;开宴”

顿时乐声顿起;众人谢恩后;都渐渐放松下来了。

这时自台上望去;文武满堂;是诸侯世家地上人纷纷投靠了;带来大批人才。

酒过三巡;不少地上人都投降;这时目光闪动;相互暗暗交流。

“听说俞帆一败难起;趁逃亡江东之际;叶青命黄忠立刻兼程南下攻取荆南……又命江晨去取并州;此人附身张辽;出身并州大族;姻亲广布;以前只能招些老兵;到这席卷之时;振臂一呼;降者云集;终显出方便……未雨绸缪至斯啊”

“叶青亲笔信去益州刘焉;表示汉中张鲁败走;斜谷道已通;愿与刘益州共同会猎于长安林苑……啧啧;会猎;打的是鹿还是天下?”

“还有张飞去取回幽州;带太后诏书劝降相对懦弱幽州牧刘虞……这是占有大势还不嫌足;又要整合刘氏宗族之力。”

种种用兵的讯息都是半公开;这时在人群中飞快蔓延;展现叶青的强大势力。

而且局限于凡间视角;不是谁都能看出外域在下土的侵染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