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我也不知道。去甘那镇,我也是在镇上街边的原石上东摸西摸,突然就摸出感觉来了,于是毛遂自荐地找到了郑伯,和他就这样成了忘年之交!”
“哈哈,哈哈,小磊,你若不来搞玉石鉴赏,真是可惜人材了!”毛嘉丰,惊喜地说道。
“小磊,你就这样帮郑伯伯摸原石,他们称‘毛料’,对吧?”刘清,满是惊喜地问道。
“嗯!”
“哈哈,哈哈,凭你这个本事,你俩哪是去赌石,直接说去拿钱还差不多,难怪老郑说,他赚得盆满钵满了呢!”
“嘿嘿,差不多也算这样吧!”
“你看这两个玉石有什么差距?”毛嘉丰又拿出两个造型非常复杂的玉佩,放在茶几上。
“毛伯,我不懂玉石的雕制工艺,不能评判它的工艺价值,只能判断出玉的成色,这个成色要好些!”谢磊顺手拿起其中的一个玉佩说道。
“神了,若是我们所里堪称‘华夏识玉第一人’的汪明远见了,他可能都要自愧不如,哈哈,哈哈!”毛嘉丰感慨地说道。
“毛伯伯,说实话,尽管我能摸出玉石的成色,但对玉石的分类都不知道!”
“华夏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河南的‘独山玉’、湖北的‘绿松石’,还有滇南的硬玉‘翡翠’。
江南虽说不产玉石,但他们在玉器制作上,的确比这些也产玉石地区的工艺水平要高得多,在华夏也算是首屈一指。你郑伯伯制作的几件玉器作品,蜚声国际玉器界,所以获得了如此殊荣!”
“郑伯真是江南玉器制作的‘第一人’?可他那么随和,那么和蔼可亲,真看不出来,他竟然是如此的厉害?”
“你也很不错了,凭我的眼光,你绝不会输于汪明远伯伯了。以后,有玉石鉴别的事情,我看啊,少不得要你帮忙了!”
“嘿嘿,毛伯,只要您真认为我行,我反正是随叫随到!”
“小磊,你返城后有什么打算呢?”刘清问道。
“想开一家面店,若是靠办事处分配工作的话,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面店的门面都买下来了,就在春熙路‘大华电影院’那条巷子里,斜对着电影院,现在还是布鞋店。门面的装修也找了修缮队,只是门前那条沟,不知怎么弄,要涉及很多商铺、整条巷子,还有营业执照方面,也有些问题!”
“市政方面,我帮你想办法,营业执照方面,我不太懂要去问问,哦,对了,嘉丰,那老吴不是找黄厅长出面帮他们调回来的吗,他是商业厅的负责人,营业执照方面,他应该没问题吧!”
“我不太懂这些,你打电话去问问!”
“刘阿姨,若是黄伯伯他们能行,那我自家去找他,您帮我想办法联系一下市政工程处,解决那个沟道就行了!”
“小磊,这事交给我来做,你不用去管。都是一家人。今后,有啥事就告诉我们,我们人缘关系可能会比你强些,对了,家里装电话没有?”
“还没呢,说是不对个人!”
“不对个人,就以申请公用电话为名,明天你去申请,将申请的回执编号告诉我就行了!”
“小磊,这四本书是我珍藏多年,对华夏文物有详尽的概述,涉及的范围很广,若是学得扎实,再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那你的鉴赏水平,绝对是在圈内许多人之上,不要被别人看见,更不要遗失!”
“谢谢毛伯伯,您放心,不会有任何闪失!”
……
“小磊,我以前就想装一部公用电话,据说就守着电话,一个月也可以挣十几、二十元,只是很难批下来,张大婶申请了好几年,到现在都还没批下来!”回家后,陈云凤说道。
“妈,明天你去申请就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