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2/5页)

,却少在我身边儿待,一直在老夫人身边管教着。连见了面,还得给见礼,妾室虽是心酸,却也高兴。眼下成这样,自也怨不得谁,只怪她自个不争气。但到底是妾身身上掉下来的肉,妾身还是心疼,您和诚郡王毕竟是兄妹,说得上话儿。妾身恳请郡主,替二姑娘递个好话吧!”三姨娘一把泪一句辛酸,不时地拿帕子抹泪。

顾雁歌一边低下头喝茶,顺便翻个白眼,一边在心里一声长叹。这二姑娘过了府,倒也不是过得不好,处处都不曾受欺负,只是诚郡王冷待了,诚郡王就不曾进过而二姑娘的房里,听着那头她郡王叔还下了死命令,要捧着,但不能宠不能近。

前今日回门时,二姑娘定时诉了苦,今儿三姨娘就求上门来了:“三姨娘也别着急,二姑娘这一等一的模样儿,只要安安心心地,早晚诚郡王还得回心转意。三姨娘的话我记下了,改日若是见了诚郡王一定好好说说,定不能薄待了二姑娘。”

三姨娘又抹着泪说了几句,孤雁歌回了句说:“三姨娘放心,只要有王爷在一日,二姑娘在诚郡王府上就受不了委屈,咱们府上的姑娘又有谁会薄待了。”

“妾身那苦命的姑娘啊,小小的时候就断了奶,离了妾身,可骨肉到底连心,妾身心疼啊!”

三姨娘这话里话外,似乎是在怪老夫人管教不力,旁人都不替二姑娘着想似的,让顾雁歌不由得发笑,当初这诚郡王,可是三姨娘指使着我勾搭的。她没有儿子,就指望自己女儿将来嫁个体面人家,好把她接出府去另过,不必再府里受“委屈”,可没想弄巧成拙,倒反自己姑娘赔了进去。

“三姨娘,这话哪说的,二姑娘眼下只要好好经营,未必没有出头的日子,只要安分守己,将来扶个侧室也非难事。”孤雁歌重重地念了“安分守己”四个字,等于是挑明了说二姑娘眼下药懂得审时度势,,懂得知足,别到时候什么都丢了才好。

三姨娘怎么会听不出来,可眼下也只能听着了,回了院里,三姨娘自然是发了通脾气。眼下二姑娘弄成这样,连带着她在府里的日子也不好过起来。

三姨娘心生一计,叫来贴心的丫头,跟丫头那样这样的说了一通话,既然顾雁歌好好替二姑娘打算打算不可,她就逼着顾雁歌去做。只是有些事,过犹不及,三姨娘在萧家过了半辈子还没活明白,却更加钻到尖儿里去了。

过了几日,顾雁歌正指挥着丫头们摘府里应该下的果子时,顾承忆没传没报地就来了,站在顾雁歌后头叫了声:“姐姐……”

顾雁歌惊了惊,定定神回头看着长高了不少的顾承忆笑道:“你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怎么今儿忽然想起过来了,也不跟姐姐打个招呼。杨嬷嬷,您也不看着点他,这那还有半点郡王的仪范了,活脱脱一个毛小子。”

顾承忆这些日子,宫里拨了少使、少师、少卫到府上,连顾雁歌也没多见他几面,这猛地一能出府了,自然高兴地乱跑:“姐姐,你可不知道,最近我在府里可闷坏了,这也讲仪范、那也讲规矩,次庄哥就从不顾这些,不也是好端端的郡王吗?”

“呀,你怎么不往上比,就看哥哥了。”先皇对荧感兴趣,可不代表皇帝对荧感兴趣,先皇重武功,皇帝偏文治,虽然对荧还是看重,可到底没先皇那么狂热。所以宗师弟子“三官”到了府上,宣布着以后顾承忆,就可以不用管荧了。先皇的话,萧永夜不提,顾雁歌不说,还有谁会知道。

现在一见顾承忆,果然是更开朗些了,眉目间也少了那么阴沉沉的,顾雁歌也打实里高兴,毕竟这是她唯一的“弟弟”呢!

“姐姐,次庄哥多好呀,你看这回多凶险,次庄哥都敢应差呢。”

顾雁歌抚额,这孩子彻底没救了:“前头我好觉得你稳重了,今儿一看又回去了。得得得,赶紧去那头坐,待会儿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