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 (第1/5页)

如此在天津斗上几回,复汉军自己就会主动南撤。

“皇上,如今天气,严寒已至,陈逆北犯之势必不长久。还不到决战之时!”满清在张家口还有一支蒙古马队,本来是要过了冬后才调入北京的。永已经下令它迅速赶到了。

“我们就不能趁着陈鸣孤军北上,一举将之全歼?”

对比击退陈鸣,趁机拿下陈鸣更是永的希望。陈鸣有失,对陈汉的震动会比干隆之死于满清方面的影响更大。说不定陈汉就此一蹶不振都不是不可能的。永作为一个初登大宝的新皇,十分想用一场大胜,乃至陈鸣的头颅为自己的登基做垫脚石。

“皇上所言不是没有道理。京城内外如果调集全部力量,确实有一定把握将陈逆全歼京津。但此一战过后,朝廷手中的战力也会给拼的七七八八。等来来年陈逆卷土重来……”傅恒接下的话不说了,也不用说了。意思明白的很!

对于永心里想的一战不仅全歼复汉军,还要杀了陈鸣,傅恒半点也不抱希望。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看看大清与蒙古的几次交锋,葛尔丹跑了三回,罗卜藏丹津跑到准噶尔三十年,干隆灭准噶尔时,罗卜藏丹津不想跑了,才算被抓住。复汉军虽然是步兵,可也不是一匹马都没有的。

两方多少万人的大军对垒之中,就算是一方主将兵败,只要身边有忠心耿耿的卫士,想要趁乱逃走也是很容易。

而陈鸣带着北上的队伍拢共才三个有缺的步兵旅加一个骑兵团,不算后勤部队的话,战兵只还不到两万人。而复汉军几十万大军,多是如眼前这两万人一样的精锐。丢了两万人他们如何不能卷土重来?

这番对话没有旁人知道。外人只知道傅恒的地位不仅没有随着干隆的死去而跌落,永现在还更加的依赖傅恒了。这也不太出乎外人的预料,毕竟孝贤纯皇后没有儿子留下来,而傅恒的文武才能且不去说,影响力也不去说,就单纯的在‘忠诚’方面,永作为干隆定下的继承人,还是眼下干隆所存诸子中最年长的一个,他就最值得傅恒效忠。

现在满清就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刻,站在悬崖边上的满清帝国,身后依旧是万丈悬崖,为了不摔的粉身碎骨,他们内部保持统一和稳定就是最大的利益所持。永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只是他没有威严和威信,他说出的话,一些大臣未必会照着去做。

就像那舒赫德!

海兰察率三千东北八旗马兵连夜赶到通州,队伍留在原地,本人被永快马招入圆明园。

紫禁城,永在养心殿西暖阁见了风尘仆仆的海兰察。

后者两眼通红,面上一片哀容。干隆是他的大贵人啊,从干隆二十年征讨准噶尔开始,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出身一般旗人家族的海兰察走到了全天下武将最顶尖的那一撮人当中。苏北大战,海兰察一败涂地惨不忍睹,可干隆依旧给他机会。虽然海兰察也不负干隆所望的扫荡了朝鲜,重新升任正红旗蒙古都统、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可对于海兰察来说,却不会认为自己所得的荣贵是自己功劳所至,是自己应该得的。而是从骨子里,从身心里,对干隆感激涕零!

一大早,军机处在傅恒的带领下,就全班递牌子,永在养心殿西暖阁召见。特旨海兰察随班觐见。

海兰察对永并不熟悉,他还在北京当‘小透明’的时候,永还没有冒头。等永冒头了,海兰察已经忙活着对朝鲜动手了,也没机会与未来的储君交往。可是今天见到永,说真的,海兰察对之挺失望的。这永不像一个英主!

现在国家多难,人心涣散,正需要一个能用强力扭转干坤的帝王。可永呢?他的话语,他的行为,在海兰察的眼中,那就是一个‘和和气气’到‘胆小甚微’的中庸守成之君。

两刻钟不到的觐见时间,永竟然多次在说话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