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2/5页)

和肉,叫山东的物价,稍微回抑一些。”

“唉,国华的仁心,真是没说的了。”

“些许小事罢了,我也不指着这些赚钱,老实说,将来肉食,粮食,能够自给,多出来的,无所谓了。”

他还真的不打算在粮食等最基本的保障品上赚钱,现在可以惠及半个山东,将来可以惠及全国。

把大明虚高的物价打下来!

物价这么高,银子如水般进来,换走的是明朝的大量的物资和金子,中国人看似讨了巧,却是混乱了自己的金融,出售了自己的物资,白银当流通货币,绝对是不合格的,现在的物价水平,只能使官府开支增加,加重财重负担,民间中产阶层和低层感受生活吃力,压力倍增。

只有那些操控海贸和手工业的大商人大地主大士绅们才占了便宜,大量的银子涌进来,就是落在这些人手中了。

江南那种富裕地方还好些,别的地方,这么多年民穷国困,这种海洋贸易所带来的不正常的虚高物价,也是重要原因。

但这样的用心,眼前这几位,包括陈子龙在内,还都不能理解。

众人以为他的话只是一种托词,只能是用崇拜之极的眼光看向他。哪怕是须发如银的老掌柜,也是用十分敬畏的眼光看着他这个后生。

但这些,对张守仁也只是不起眼的小事了,他的眼光,从这里又投向了北方,在那里,无数人在奋战着,在牺牲,天交十月之后,北方会下雪,会冰寒彻骨,这样的天气,将士要着铁甲与野兽奋战,其中辛苦,不必多说。

而百姓的被屠杀,掠夺,也不必多说。

倒是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够调他北上?而林文远返回北京后,又有什么样的一系列的情报,传递给他?

历史上发生的惨剧,会不会因为他的介入,而发生一点点的改变?

第二百四十九章 济南(1)

第二百四十九章济南

崇祯十一年十月初,济南。

现在的济南府城之中,冠盖云集,大半个山东的达官贵人,豪右士绅,都是齐集在了这座庞大的府城之中。

在面积上,济南府的城墙虽不能和苏州淮安等大府相比,但也绵延超过二十里,在繁华上,虽不及人口超过百万的北京和南京、开封等大府城,而且也没有人口的确切数字,但根据人烟的稠密程度,日常用度的消耗物资的数量可以来推算,这座山东名城,人口当在六十到八十万之间。

这个数字,要比临清、济宁等繁华的山东城市稍多一些,比起青州和莱州来,就是要多出不少来了。

如果是张守仁来,他必定也是惊讶于当时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在城中几条最开阔最热闹的商业街上,到处都是遮天蔽日的招牌幌子,伙计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货物的种类也是特别的齐全,北边来的特产和南货,泾渭分明,并不冲突,还有来自海外的特产,高丽参,倭人的折扇和倭刀,南洋的香料和各色宝石名产,总之这天底之下,但凡只要有的,哪怕是欧洲的千里镜等特产,也是堂而皇之的摆在资格最老的铺子柜台上。

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的脸上虽有穷困,愁苦,担忧,但大多是从容和恬淡,也有丰润和充实,不论如何,都是有一种活力在,大明的子民,再穷困的除非是最底层的军户或是流民,灾民,能在济南这样府城生活的民众,好歹都是脱离最底层了,他们生活基本无忧,住在济南这样的大城市中,机会也多,只要勤劳踏实,好歹能都赚一口吃实,而中国人是最不怕吃苦的,只要能叫妻儿老小吃饱饭,多少汉子舍得下苦力气?

吃苦?这对中国人来说实在不是回事了……

所以城市之中,多半还是红光满面,富裕高兴的脸庞,特别是士绅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