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4/4页)
一的感觉完全不是新鲜和好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啰嗦”!
本来在汉语中完全可以用一句来说明的内容,到了“狐人”的语言中至少要用3—4句话才能说清楚。比如说一句简单的“我希望邀请你参加我们”,用汉语来说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总共也就整整10个字而已,不过到了“狐人”的嘴里,却成了“我们活动”、“你活动”、“你和我们组成群体”三句话,足足用了15个单字,这还不包括中间停顿浪费的时间。
原来刚才这些“狐人”在发现赵一飞三个人掉下去之后对地下风虫的猎杀居然变得容易多了,它们简单地思考之下,便决定让“静静”加入他们。至于另外两个人的死活,那不再他们简单的思考范围之内,只要这个能够答应,那么以后猎捕地下风虫的时候都可以让“她”下到地下风虫的洞穴中去,然后再把这些庞然大物赶上来,到时候“狐人”们根本不会有什么伤亡,就可以猎杀到地下风虫了。
如果能够解决食物问题,那么自己的生存自然也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至于“静静”下去后是不是会死掉,那也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他们还没有那么复杂的思维,能够较为全面地衡量对自己和他人最为合理的合作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物种来说,虽然其都有着对群体的忠诚度,这种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体在环境中的总体生存能力。不过对于群体外的生物来说,并非所有的智慧生物都知道最好的合作方式是双赢或者多赢,那往往都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才会在大脑中建立起这种联系,并渐渐地形成思维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春秋时期的老子能够写出《道德经》来和《易经》等等的出现都是人类思维有了巨大飞跃的一种表现。
不幸的是,显然“狐人”还没有发生过这种思维的飞跃。他们还停留在为了生存而奋斗不息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考虑不到“静静”的处境,而只是简单地提出让“静静”这个外来生命体送死的合作方式。
不过对于“静静”来说,与他们合作不合作都是次要的,那不是她想要去考虑的范围。在“静静”看来,这次考察队来到“女娲2号”行星的根本目的在于考察该星球是否也和地球一样发生了地磁突变。所以“静静”在和他们的“谈判”之中更注重的是如何从这名首脑人物的语言之中“套”出他们的环境情况。
显然,没有较为高级智慧的“狐人”首脑很快就上当了。在“静静”拐弯抹角的问讯之下,他的注意力已经成功地被“静静”转移到了“女娲2号”上的环境上。不过可惜的是,虽然作为原始种族对自然变化非常的敏感,但由于没有很好的文化和知识传承体系的存在,在“静静”听起来,这名“狐人”首脑的话里面充满了种种矛盾。
一会儿是环境曾经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成了“伏地树”草原下的生态动荡;一会儿是没有大的变化,这里的动物还是那么狡猾,地下风虫还是那样的不好对付,每次狩猎的时候受伤总是难免的,而受重伤的同伴唯一的下场就是死亡。
尽管这些内容听起来没什么用处,也无法和赵一飞等人来这里的目的能够挂上钩。不过“静静”还是发现了一个可能非常有意义的线索,那就是“狐人”提到了一种更加聪明的种族存在于这个星球之上。不过和他们不同的是,他们并不在这里出现,而是要继续深入到“伏地树”草原的深处,那里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发生奇怪的可以晃动的“光”。而这种所谓的能“晃动的光”,根据“静静”的推测就应该是“火”。
显然,这一发现极大地刺激了“静静”。那么,在“伏地树”草原下方幽暗�